粤西地区春分习俗蠡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西地区春分习俗蠡探

粤西地处中国南部边陲,远离中原,由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当地目前保留“春分”祭祖习俗。在春日祭祖的时间安排中,有别于其他地区春分到清明期间祭祖的模式,粤西一些地区客家民众民俗显示出较为严格的春分当日祭祖的传统延续,这种习俗现象在其他一些客家地区也有零星分布与流传。本文在对粤西春分祭祖习俗进行田野调查及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认为此俗乃是古代春分高禖崇拜文化在当代的遗存,粤西地区春分祭祖习俗是中国传统祭祖文化的一部分,探析“春分”祭祖习俗具有“礼失而求诸野”的意义。

粤西春分祭日祭祖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早期的农耕文明,在初期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是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然从文化角度上来看,其意义和作用范围却又不限于农业生产,它是对天象运行、气之流变等现象的认识、总结及反映。先人们从中演化出不少与信仰、禁忌、仪式、商贸、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梳理个中演变、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春分虽作为最早产生的“二分二至”之一,但目前学术界对其文化内涵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如在知网中用“春分”作为主题词、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只是一些常识性介绍;即使诸多的介绍中国节日方面的书籍,对“春分”的介绍几乎不涉及,*如周鸣琦、李人凡主编《中国各民族年节祭会大事典》,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李露露:《中国节——图说民间传统节日》,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赵杏根:《中华节日风俗全书》,合肥:黄山书社1996年版等。其他的民俗通识书籍更不用讲了*如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苑利、顾军:《中国民俗学教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乌丙安:《中国民俗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娟编著《民俗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万建中:《中国民间文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叶春生主编《广东民俗大典》,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刘志文主编《广东民俗大观》上下卷,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3年版等。。本文通过田野调研获得的广东西部(即粤西)地区一些区域客家人“春分”习俗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文化内涵,希望能够引起对濒危性民俗的关注,同时对这种宗族习俗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阐释。

一、研究缘起:粤西传统春分习俗文献的阙如

春分,也称“日中”、“日夜分”(秋分与其同称)、“仲春之月”,是中国传统社会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四大节气之一。早在春秋以前,我们的先人已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定了春分、秋分、夏至与冬至四个节气点,后又推算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间。一般认为,春分时间点是从每年公历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交分时节往往是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即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故春分在中国古历中是“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即春分属天文类节气。这一节气有两重含义,一是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各地昼夜时间相等,各为12小时;另则古时以立春到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汉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记曰:“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汉)董仲舒撰:《春秋繁露》卷第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元代吴澄在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则记曰:“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间二气而已”。*(元)吴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清光绪巴陵方□惠校刊本。《明史》卷三一亦载:“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不分。”*(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三一“志第七”,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敦煌文献《咏廿四气诗》中“咏春分二月中”中亦言:“二气莫交争,春分两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包菁萍:《敦煌文献〈咏廿四气诗〉辑校》,《敦煌研究》2005年第1期。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一般而言,这一节气主要涉及农事生产方面的内容,各地有不少农谚存在,大致说明我国江河流域大部地区春分时已开始进入春耕季节,而与此节气物候有关的气候谚语也不少,如“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等民谚说明了中国农人通过观察春分节气时的气候情况,来观察推测年度的收获,如《后汉书》卷九三引用《易纬》所言也说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春分节气物候的重视程度:“春分,晷长七尺二寸四分。当至不至,先旱后水,岁恶,米不成,多病耳痒。”*(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卷九三“志第三”,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版。在这里,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