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4/NUMPAGES4
基于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的《丁香结》教学设计
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运用合适的阅读和表达策略(联结和想象)可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或丰富表达内容,突出表达意图。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举办‘变形记’故事分享会”。本文作为单元内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深入探究,联想与想象,体会丁香在文学作品中由物象向意象的“变形”,以及这一“变形”带来的创意效果。
丁香是中国常见的一个意象,而且也有比较固定的寓意。就如折柳、明月、梅花等都有固定的象征意义一样。古人发现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苞)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来表示愁思的一种情结。比如课后“阅读链接”中所提到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都是以丁香来暗喻愁思。
教学时,不妨和学生一起,诵读“阅读链接”中的四句诗句,一边诵读一边思考,四句诗句中都提到了哪一种景物?有的学生会说是“丁香”,也有的学生会说是“丁香结”,这样就可以顺势引导初步体会物象与意象的联系。
了解了丁香结、意象等概念之后,师生便可以一起走进宗璞先生的散文《丁香结》了。为了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不妨就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为什么题目叫“丁香结”?这一主问题的设计,一方面关联了课后第一题和第三题,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从内容角度进行提问,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何谓“深入理解”呢?学生根据主问题进行自主默读,会发现关于丁香结的语句集中在课文的四、五、六自然段。那么一至三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显然是在写“丁香花”,那题为“丁香结”,为何要对“丁香花”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呢?关于“丁香花”,作者又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一连串的问题,便是“深入理解”的路径,便是体会事物在文学作品中由物象向意象“变形”的创意表达,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表达中的价值。
关于丁香花,宗璞先生开篇是这样写的:“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这是丁香花留给宗璞先生的总体印象——开得格外茂盛。随后,宗璞先生按照空间顺序,先描述了“城里”丁香花盛开的气势——“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然后描述了“城外”丁香花的明艳姿态——“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在宗璞先生笔下,“茂盛”的含义丰富:既是生气勃勃,也是惹人注目,更是色彩醒目。
宗璞先生与丁香花结缘至深。她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她文思泉涌时,它悄没声儿地窥着她;她搁笔思索时,它的香气直透毫端;她窗前踱步时,它傲然挺立着身姿。
缘深至此,必然浮想联翩。宗璞先生联想到了古人诗句中的丁香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想象到了“迷蒙细雨中,着了水滴的紫色丁香花,其线条模糊,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的画面,显然,微雨中的丁香更惹人怜爱,“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浮想联翩,必定思绪万千。一直萦绕在宗璞先生心头的“丁香结”的说法,也在一次春雨中得到了解释,丁香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恰似人生中一件又一件解不完的不顺心事。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沿着“深入理解”的路径,我们了解了《丁香结》这篇散文的写作内容、写作结构,以及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有余力的学生,追问他们对哪一种植物有所了解,或是颇具偏爱,通过联想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散文,想象它象征着什么,代表着怎样的人生追求。然后,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有创意性的文学表达,这也是2022版课程标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具体要求。
根据上述文本解读,具体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自主识字,会写“缀、窥”等12个生字,会写“幽雅、笨拙”等18个词语。
2.结合“阅读链接”的诗句,体会“丁香结”的意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画面、联系自身生活经验,从阅读中想开去,深入理解描写丁香花的语句,初步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3.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丁香在作者笔下从物象到意象的“变形”,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
二、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联结经验,初识意象
1.联结“阅读链接”,初识“丁香结”。
(1)出示“阅读链接”中的四句诗句,指名学生诵读。
(2)组织交流,发现四句诗句中的共同意象。(丁香结)
2.解释意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践.docx
- 《墨梅》(四下)教学设计(群句运用).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及整体单元教学设计.docx
- 部编小学语文六上《桥》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docx
- 部编小语六上《盼》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docx
- 部编小语五上六单元(《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单篇教学的任务确定与活动设计.docx
- 单篇课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思考——以《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为例.docx
- 单篇课文学习任务设计策略—以四上《蟋蟀的住宅》为例.docx
- 单篇阅读课如何落实大单元任务群教学——以《背影》教学设计为例.docx
- 品读西游,设计人物画廊.pptx
- 任务群理念下对单篇文本教学—以二上《狐假虎威》为例.docx
- 任务群视域下的单篇文本教学——以《杨氏之子》为例.docx
- 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样态的转向2.docx
- 项目化学习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实践活动.docx
- 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docx
- 小语部编六上第一单元(《草原》《丁香结》)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篇课文教学“任务”设计策略——以《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为例.docx
-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篇课文教学设计与实施——以《雾在哪里》教学为例.docx
- 依标扣本定任务言意兼得培素养以《猴王出世》为例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单篇教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