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开启心智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珍爱生命开启心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摘要:生命教育作为探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可追溯到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生命教育登陆我国,随着生命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对生命教育的意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然而,生命教育的成效并没有让教育者欣喜,反而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是否有效地捕捉到了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敏感期?种种忧虑,让笔者从反思自己的课堂引发对生命教育的重新认识: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诠释生命教育?从而对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如何践行生命教育作了一些浅显的探索。

关键字:教育文本学生生命

生命教育作为探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可追溯到20世纪中叶。随着1968年美国的一位学者《生命教育》一书的出版,日本、英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竭力推倡导生命教育,各种学术团体纷纷建立。20世纪末,生命教育登陆我国,随着生命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对生命教育的意义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然而,生命教育的成效并没有让教育者欣喜,反而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随着部分青少年物质追求的迷失、社会道德的衰落、身心发展的龃龉、有限岁月的虚度,加之自杀行为频繁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如花的岁月里消逝了,生命教育的呼声不断的冲击我们的心灵。在生命教育这一领域,我们为人师者究竟该做些什么?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是否有效地捕捉到了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敏感期?如果,在小学阶段我们成功地对孩子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是否会避免或者减少一些悲剧的发生?种种忧虑,让笔者从反思自己的课堂引发对生命教育的重新认识: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诠释生命教育?读完胡修金老师的《让生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一书,让我豁然开朗,对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如何践行生命教育作了一些浅显的探索。

怎样诠释生命教育?这绝不是用几句话能说清楚的问题。因为生命教育既不像学科课程那样重在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也不像职业技术课程那样重在技艺的传授与操练。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对他们进行专题或主题性的生命教育,是否会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那么我们如何充分利用教材,适时捕捉孩子的敏感契机,在课堂上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呢?下面,笔者就以《触摸春天》一课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当下、思考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触摸春天》这篇文章,真切地描写了一个名叫安静的盲女孩,用她神奇的灵性拢住了一只春天里的蝴蝶。她创造的奇迹令人感动,同时令人感动的是她又放飞了那只蝴蝶。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浸润在整篇课文中间,字里行间都能让我们触摸到安静鲜活的生命。恰巧的是,我们班有一名右眼失明的女孩,生理上的残疾不仅给她带来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还给她带来心理上难以言说的自卑。她曾在日记中写道:“班上有几个同学老是给我起外号。当我戴眼镜的时候他们叫我‘四只眼’,当我不带眼镜的时候又嘲笑我是‘独眼龙’。无论我带不带眼镜,他们好像都更加乐于称呼我的绰号……”读着她的独白,作为老师的我,感到了深深的自责,责怪自己平时关注她太少,甚至还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去把那几个调皮的男生找来,让他们也来读读这篇日记,借此狠狠教训他们一顿,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尊重生命。但是,对这几名调皮的男生,仅仅如此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吗?另外,对这位右眼失明的女孩,又如何让他振奋起来、自信起来?

眼前掠过了盲女孩安静的身影,是的,对于我们班的班情来说,《触摸春天》实在是一篇再好不过的教材。我应该以《触摸春天》的教学为抓手,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并反复诵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从而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思考如何善待生命,热爱生命。

一、角色体验——感知生命的艰辛

在以角色体验为核心的实践学理论中,“体验”的第一层基本含义就是关于生命的体验。它重在关心学生身心素质,通过各种体验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丰富“人”的主观感受,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向上的人格。我们的学生大多是身体健全的人,他们体会不到盲人生活的不便与痛苦。首先,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第一课时,我让孩子们体验一下假如眼睛看不见了的感觉。愿意体验的孩子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喊他!

我先让一个小姑娘来到台前,用布条把她的眼睛蒙住,然后问她:“现在你眼前是什么样子的?”

她说:“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

我问:“你的心情怎么样?”

她答:“很着急,还有些害怕!”

我让她试着回自己的座位。她一步一挪,双手小心翼翼地向前试探着——希望能拉住什么。从讲台到她的座位不到五米的距离,她磕磕绊绊地走了足足两分钟,就这样还是没能找到自己的位子。我把她引到她的座位上坐下,再次问她有什么感受。

她答:“整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