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21).pdfVIP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21).pdf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言

汽车的发展与城市交通息息相关。20世纪汽车的普及变革了传统城市空间形态,

对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提出新需求,道路变得更宽、更长、更复杂。当前,在新一

轮科技革命推动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正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与传统燃油车相比,

智能网联汽车具有更直接高效的供电能力、更强大的算力芯片以及线控底盘系统,

为汽车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最佳载体。同时,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对道路基础

设施提出数字化、网联化发展的需求,为城市设计创造新的机会,同时也夯实了智

慧城市建设基础。

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智慧城市为智能网联汽车提

供智能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网约车、智能公交、无人物流/配送、

自主代客泊车等都需要在智慧城市中实现;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需要以智能网联

汽车为牵引力和数字化终端,实现合理规划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

利用率。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会催生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新

产业,有利于汽车强国、交通强国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

车(下简称“双智”)协同发展试点。2021年4月和12月,两部门分批印发通知

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第一批试点城市,重庆、

深圳、厦门、南京、济南、成都、合肥、沧州、芜湖、淄博等10个城市为第二批试

点城市。目前,试点城市已开展一系列探索,并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效。

为服务双智经验成果的推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启动双智协同发展系列研究工作,计划每年发布成果报告。

本次编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21)》,

报告基于对各地发展现状及重点企业的深入调研,聚焦城市智能基础设施、车城网

平台、示范应用及标准研究等方面,总结双智建设思路及重点内容,梳理试点城市

建设成果经验,为其他城市开展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由于双智协同发展涉及面极广,

报告内容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课题组

负责人

张永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兼首席专家

指导委员会

姚丹亚汪林倪伟包琦玮孙航李艳文王博

参编单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参编人员

郭祎于涤朱雷王赛张强贾浩高海龙

苏兴宇赵一新梁昌征田思晨王楠凌伯天戴彦欣

葛雨明余冰雁康陈龚正朱熹晨

目录

第一章双智协同发展是城市建设与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1

一、双智协同发展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2

二、双智协同发展支撑构建车城融合新模式…………………2

三、双智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4

第二章双智协同发展总体思路和重点内容…………5

一、总体思路…………………5

二、建设城市智能基础设施……………6

三、建设车城网平台……………………10

四、开展多场景示范应用………………12

五、开展标准化工作……………………17

第三章试点城市建设成果…………………19

一、建设进展情况…………………………19

二、组织机制创新…………………………32

第四章发展趋势与建议……………………35

一、双智协同发展趋势……

文档评论(0)

YL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研报提供,接定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