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20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doc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20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3页共NUMPAGES5页

第20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湖南部分学校联考)1895—1898年,全国新兴的进步学会和团体达100多个,新建报馆、报刊合计90多(所)种,尤以北京、上海、天津、湖南、广东等地最为繁荣。这说明()

A.变法诏令在江南迅速落实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束缚减轻

C.维新派注重进行思想启蒙

D.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范围广泛

2.(山东聊城三模)19世纪90年代初,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至1897年已有求学者数百人。在课堂上,康有为纵论天下大事,每讲一学,必然上下古今,究其沿革得失,并举出欧洲的例子以资证明。康有为此举力图()

A.培养近代新式变法人才

B.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C.开启经世致用治学路径

D.增强国人民族民主意识

3.(重庆八中模拟)1896年10月,梁启超撰文指出:“古者国有大事,谋及庶人。汉世亦有议郎、议大夫、博士、议曹……以下士而议国政,所以通下情,固邦本。后世恐民之讪(讥讽)已也,蔑其制,废其官。”这反映了梁启超()

A.为变法寻求依据的努力

B.意在推动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C.坚决反对君主制的决心

D.致力传播中体西用的政治思想

4.(湖南永州三模)1897年10月,梁启超发表《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一文,指出:“日本为二千年一王主治之国,其君权之重,过于我邦,而今日民义之伸,不让英、德,然则民政不必待数千年前之起点明矣。……地球之运,将入太平,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之所得避。”这一主张意在()

A.强调中国建立共和政体的必然性

B.说明近代民主宪政具有普适性

C.说明尊重张扬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D.阐述帝制与君主立宪的差异性

5.(北京西城二模)1898年7月,林辂存上书推荐一种拼音文字方案,认为以此为基础,“正以京师官音,颁行海内……无论蒙古、西藏、青海、伊犁,以及南洋数十岛,凡华民散居处所,不数年间书可同文、言可同音,而且妇孺皆能知书,文学因而大启。”这表明()

A.该方案有利于边疆各族创造自己的文字

B.清政府试图发展东亚传统的宗藩关系

C.维新运动期间曾有推行国家通用语言的倡议

D.旨在文化普及的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

6.(辽宁部分学校高三联考)1896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刊发了《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一文,其中提出在中国君权渐失的情况下,“参用民权”是君权得以行使的必要条件,“必民权复而君权始能行”。这反映了维新派()

A.极力维护传统政治体制

B.赞同中体西用思想

C.思想宣传受旧势力掣肘

D.对民主政治的探索

7.(河北三模)戊戌政变后,保守派官员陈夔龙认为慈禧“并无仇视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英国人赫德相信改革只是被“拖延”,但不会就此断送。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则将政变视为改革的“渐进”与“激进”路线之争。这反映出当时()

A.变法革新是大势所趋

B.保守派内部对新法产生分歧

C.变法的条件不够成熟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变法基础

8.(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西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B.维新派的大力推动

C.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发展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9.(广东二模)1891年宋恕在其《六斋卑议》中指出“欲振兴诸务,实事求是者,非议院不能有成”。宋恕在后来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议院设想,“略师魏晋之意,复置中正之员……专择该府州县在籍绅士之兼有德望学识者任之”。他的主张反映出当时()

A.新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

B.政治上复古思潮的盛行

C.乡村自治力量占据上风

D.政治改革往往流于形式

10.谭嗣同看到明治维新运动中日本“武国”教育的显著效果之后,亦提出要继承汉宋以来的“任侠”精神,“依仁蹈义,舍命不渝”,积极引入西方竞技体育精神,培养“体用兼赅”的人才,以达到兴国强民的目的。谭嗣同的上述主张()

A.表达了他对日本政体的向往

B.说明其思想已转向革命

C.将体育精神与救亡运动结合

D.旨在维护中体西用思想

11.(湖南怀化模拟)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这种“灭洋”是全方位的,只要是来自外国的东西,一律都采取排斥的态度。这种态度()

A.深受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影响

B.源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是对帝国主义科学分析的自觉行动

12.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而且给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发展契机”是指义和团运动()

A.引发资产阶级对时局进行深刻反思

B.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