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时规范练9.doc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时规范练9.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4页共NUMPAGES5页

课时规范练9

《课时规范练》P421

一、选择题

1.(广东汕头高三上期中)宋代,“富民”又称“富家”“富户”“富人”“富姓”。宋人叶适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朱熹说:“佃户既赖田主(富户)给佃生借,以养活家口,田主亦藉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二人的言论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

C.富民群体影响加强

D.重农思想发生动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出现大量的富民,形成了富民阶层,成为州县之本和佃户的依赖,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加强,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的富人,属于地主阶层,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体现在商人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佃户与田主相互依赖,说明阶级矛盾并未激化,排除B项;宋代依然以重农思想为主,并未动摇,排除D项。

2.(河北石家庄高中毕业检测)宋代商业政策实现了由重视专卖榷利向注重征收商税的转变,即“以税代利”,其透露了一种信息,即国家承认和保护私有商业,商人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自由兴贩。此外,皇帝还经常下达禁止乱征杂税和乱摊杂役的诏书。宋代此举()

A.推动了抑商政策的废止

B.有利于雇佣关系的发展

C.旨在加速工商阶层分化

D.改善了商业经营的环境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比较重视商业的发展,采取措施规范商业环境,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商业发展的环境,有利于商业的良性发展,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的政策贯穿整个中国古代,从未废止,只是抑商的程度时松时紧,排除A项;商业性质的雇佣关系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政府改善商业环境,未涉及手工业者的发展,因此不能体现政府旨在加速工商阶层的分化,排除C项。

3.(海南高考适应性测试)宋初,在与蕃部进行马匹交易时,“官取良而弃驽(劣),又禁其私市”。之后调整为委派专门的官员“谨视马之良驽,驽即印识之,许民私市焉”。上述政策调整说明()

A.官府倡导商品经济发展

B.民间交易日益趋于繁荣

C.边界贸易涉及国家利益

D.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看,宋代政府通过检查货物质量和设立专门官员的手段加强对蕃部贸易的管理,这表明因为边界贸易涉及国家利益,所以国家加强了对边界贸易的管理,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倡导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政府对民间边界贸易行为的管理,没有体现民间商贸繁荣,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政府对边界贸易的监管,没有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排除D项。

4.(辽宁大连二模)书肆(古代书店兼刻书作坊)在晚唐以前多集中于洛阳、长安,固定于市,销售对象多为士大夫阶层。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宋代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城市街市中书肆日盛,所刻的书目除传统经典外,还有通俗文学读物,供普通民众阅读。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源是()

A.雕版印刷术推广

B.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C.文化重心的南移

D.科举考试范围扩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从书肆的地理分布上来看,晚唐之前,大多集中于洛阳、长安等北方城市,宋代则集中于浙江、福建、江西等南方城市,从销售对象上来看,晚唐之前,其对象大多是士大夫阶层,宋代则扩展到了普通民众,从刻印书目来看,到宋代,除去传统经典之外,还出现了通俗文学读物,从销售地点来看,晚唐之前固定于市,到宋代其地点则扩大到了城市街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诸多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A.社会不同阶层逐渐趋同

B.经商群体结构日趋多元

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D.豪门士族退出商业竞争

答案B

6.(辽宁名校联盟高三3月联考)蔡襄(1012—1067)在担任福州地方官时,曾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1019—1086)则更深刻地指出:“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反映出当时 ()

A.商业社会伦理缺失,道德沦丧

B.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强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传统观念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答案C

解析由过去的“传嗣”到现在的“直求资财”,这本身就是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的一种表现,这种冲击的根源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商业繁荣,人们的观念由此产生了转变,故选C项;材料涉及的婚娶例子体现了观念的变化,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并未直接造成社会伦理缺失,道德沦丧,排除A项;社会流动性增强主要是指科举制所带来的社会上下层对流活力增加,与婚娶观念无关,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中的社会观念、门第等级思想变迁不符,排除D项。

7.(山东聊城一模)朱熹盛赞并为之作跋的《程董二先生学则》规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