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步”教育戏剧活动探析.docx

小学语文“五步”教育戏剧活动探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五步”教育戏剧活动探析

教育戏剧是以戏剧这一综合性艺术为媒介工具进行跨学科知识学习的教学范式,它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能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1]。它与戏剧是有区别的,前者重在教育,注重过程;后者重在表演,注重技能。在戏剧表演中,无论是剧本理解还是具身体验,无论是情感涵咏,还是价值生成,时时处处都有语文元素的介入。由于教育戏剧集语言、形体、音乐、美术等多元技能于一身,所以教育戏剧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能够促进生生间的生动交往,实现无痕的情感浸润,获得高一级的社会认知,生成面向未来的解决问题的力量。可以说,从语文阅读到教育戏剧,再从戏剧的展开到语文能力的再生,就是一个创造性的生动循环过程。教育戏剧应该依据五个原则开展:“热身活动”“情境铺垫”“情境叙述”“情境深化”“体验反思”。做细做实教育戏剧的“五步”,能够让语文学习更有“戏”。

一、序幕:以热身活动调动学生

戏剧活动开始前的热身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身心,促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表演场域。游戏、韵律等是热身活动中的常见形式,能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热情与兴趣。热身活动并非随意,而是链接相关教学目标,呼应或勾连戏剧情境中的元素,为随后的戏剧活动奠定基础。如此,语文元素与音乐元素相结合,做到跨而有融。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是进行教育戏剧的典范文本,可用游戏热身。“村民与年兽”活动极具戏剧元素:形态各异的“年兽”、满怀憧憬的“压岁包”、热闹的“放鞭炮”等是对传统年文化的有力回应。学生可扮演“村民”或发令员,也可扮演“年兽”,随兴趣或随机而定。随着一声“年来啦”,不同角色纷纷行动起来:“年兽”气势汹汹追赶“村民”,“村民”慌慌张张躲避“年兽”。“村民”可得机灵一点,一旦被“年兽”抓住,就落得个淘汰的命运。再随着口令“压岁包”传来时,上述“追赶者”与“逃避者”角色互换,最终淘汰“年兽”。同样的,当听到口令“放鞭炮”时,“村民”击掌五次,两只“年兽”下蹲五次,动作不符合规则的就淘汰。整个热身过程紧张、活泼、有趣,不仅打开了学生的身体,而且督促学生提前熟悉了剧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开始:以情境铺垫理解文本

入境始于亲。将文本转化为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深地理解文本。教育戏剧中的情境是多姿的,如问题情境、集体绘画情境、故事情境等。好的情境能激活、暗示或启迪学生,促使学生从“无所谓、低情绪”中跳脱出来,以更昂扬的姿态进入到学习场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去年的树》适合于教育戏剧。“鸟儿”和“树”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教师可根据其角色关系与环境特征等设置问题情境:“鸟儿思念树,那么,这种思念之情是如何表达的?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会发生些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情境推动着学生不断深入地理解文本主旨。又如,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可以用绳子在教室地面上“围”出一个“花园”,便于学生模仿巨人:“谁要是进入‘我的花园’,必将重罚。”还可以把“花园”装饰得漂漂亮亮,让入戏者尽心表演“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

儿歌、散文、说明文等故事情节因素较弱,似乎不适合教育戏剧。但如果教师创造性地盘活重组课文,直指学生的情绪层,同样可以达到“辞以情发”的效果。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一年级儿歌《比尾巴》时,梳理不同的角色,发布“记者招待会”:“森林里即将举办一场‘尾巴秀’活动,凡是有尾巴的,自认为尾巴特别漂亮的都可以参赛。”学生纷纷扮演兔子、鸭子等小动物赴约……又如教学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会场,组织学生以政府官员、气象学家、董事长、农民、环保人士、环保局领导等身份参会,为美丽地球的建设出谋划策。

三、发展:以情境叙述转化文本

迷人的教育戏剧离不开不断发展的情节——正是“后来怎么样了”的追问,正是对有无“悬念”的探问,推动着学生步入戏剧的深处。这就需要更多的教育戏剧拷问,推动着学生步入戏剧的深处。这就需要更多的教育戏剧模式介入进来,如变身、集体角色、外来角色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能够通过情境叙述转化文本的基本内容与主旨,能够完成由“自我”到“他人”的转变。这种转化与转变应以语文要素为依托。语文要素有四个主要特点:内容安排的系统性、目标训练的发展性、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方法运用的综合性[2]。教育戏剧也应在内容、目标、能力和方法上下功夫,力争更全面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小马过河》时,抓住“河水是深还是浅”这一悬念不断推动情节发展。不同动物眼中的小河,其深浅是不一样的——因为丈量“工具”和参照物不一样。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好人物对话”,而这恰恰是教育戏剧中的“重头戏”。于是,引领学生通过扮演“小马、牛伯伯、小松鼠、妈妈”等角色,尽心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