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类别
核心课程
开课单位
秘书学教研室
授课学期
第3学期
学分/学时
2.5/44
课内学时
44
理论授课
44
上机学时
课内实践
0
实验学时
课外学时
35
适用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类(秘书学)
是否双语
否
先修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
后续课程
写作
二、课程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类(秘书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从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迄今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着重讲授此一阶段中国文学的重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文学思潮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牢固掌握系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论知识,深刻理解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文学流派的创作主张,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前沿知识;具备问题分析与研究能力,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现当代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文学史知识,独立鉴赏、分析中国现当代各类文体的文学作品。
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有清楚的认识;能够历史地、全面地评价其中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系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客观地总结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鉴赏与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各类文献;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语言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学、文学等相关理论,独立分析社会语言、文化现象与问题;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地、艺术地表述观点。
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中国共产党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绝贡献。树立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他们投身“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伟大事业的热情和决心。学生能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和法律意识。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指标点2-3: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将领导下达的任务和提供的零散材料进行系统化思考和逻辑性加工;能对日常事务和领导交代的事情通盘考虑和统筹。
2-3科学的思维与统筹能力
课程目标2
指标点2-4: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合理表达观点,语言有逻辑性;具备较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合理表达观点,语言有逻辑性。
指标点2-5:精于社会组织中日常公文的写作,并能规范快速成文;大型文书的写作能做到格式规范、思路清晰、表答准确。
指标点2-8: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与职业匹配的道德品质,能够恪守秘书职业规范。
2-4语言表达能力
2-5文书写作能力
2-8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
课程目标3
指标点1: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奋发进取、乐于奉献、敬业求真、爱人向善;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合作意识;政治方向坚定正确,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绪论(学时数:4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单元内容,学生应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及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过程;理解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背景与动因以及这场革新运动的意义;掌握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人的理论建设以及五四的时代精神和革命意义。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应重点掌握胡适及陈独秀等人的理论文章及观点;难点是守旧派与新文化阵营之间的论争。
3.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发展线索,丰富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2)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立分析社会文化现象与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准确表述观点的能力。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学生在学完本单元课程后应具有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语言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够理解中国文学由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必然性,客观地总结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并准确表述出自己的观点。
5.支撑课程目标
本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
第二单元第一个十年(1917-1927)(学时数:20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单元内容,学生应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文学的总体风貌;理解第一个十年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的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制作动物分类图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标准图集-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无水印.pdf VIP
- JJF(陕) 048-2021 一体化振动变送器校准规范.docx VIP
- 退药申请单.doc VIP
- 2025年中国镁铝尖晶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农牧民培训国家通用语言.pptx
- 2022年度国铁集团质量安全红线检查迎检实施方案(最终版) (2).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基础测试题北师大.doc VIP
- (高清版)B/T 42584-2023 信息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估规范.pdf VIP
- 《建筑给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55-201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