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2节 地球的转动(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docx

第4章 第2节 地球的转动(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节地球的转动(第1课时)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与要求】

9.2地球绕地轴自转。

①知道地球的自转、自转周期和自转方向,理解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周期;了解时区的划分;理解昼夜成因及昼夜交替的原因;了解地方时出现差异的原因;

2.科学思维:分析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时差的原因;能图文转换,从已有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3.探究实践:通过转动地球仪,体会地球的自转方向及昼夜交替的产生;在实验中体会昼夜交替是一种周期性变化;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提升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等能力;

4.态度责任:形成积极观察身边事物的观念;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2节地球的转动的第1课时:地球绕地轴自转。教材是学生在前面对静态地球的认识及八大行星绕日运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及由此体验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绕日公转做好准备,是学生对地球原有认识的延伸,从静态到动态地认识地球,所以对学生形成空间想象、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思路】地球自转的地轴、方向、周期→昼夜交替→时区、时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如果把照相机对着北极星附近的星空进行延时摄影,就会得到一张星星绕北极星运动的轨迹照片。

通过这张照片,我们能否推断地球到底是怎样运动的?

引入课题

地球自转的地轴、方向、周期

一、地球绕地轴旋转

1、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的运动,称为地球的自转。

(1)自转的中心:地轴

地轴与赤道垂直;与自转轨道面夹角约66.5o;

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

(2)自转周期:23时56分(约24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简称1日)。

(3)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的自转效应:

结合自然现象,理解“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探索活动:

1、将一个装在灯座上的电灯泡放在一张桌子的中央,灯泡模拟太阳。在离灯泡约1m处的桌面上放一个地球仪。

2、关闭房间内的其他光源,点亮灯泡,观察地球仪上有哪些部分被灯光照亮,哪些部分没有被灯光照到。

3、在地球仪上标注自己所在的位置,将地球仪转一圈,记录自己的位置:什么时候是被照亮的,照亮代表白天;什么时候是暗的,暗代表黑夜。

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且能反射太阳光,所以如果我们从北极上空俯瞰地球,可以发现太阳光始终照亮着半个地球表面。同一时间里,太阳光照射到的地球区域是昼半球;而照射不到阳光的另一半区域是夜半球。

因为不发光、不透明的地球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不停地转动,白昼与黑夜也就交替出现了,这就是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思考与讨论:

1.图4.2-3中,A、B、C、D为地球赤道上的四个位置,此刻,D位置与B位置的时间分别为几点?A位置与C位置的昼夜情况如何变化?

参考:D点为正午12点;B为午夜12点,即24点。

A点刚好是昼转夜;C点刚好是夜转昼。

2.想一想,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参考: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月球东升西落、台风、水的漩涡、植物藤的缠绕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出现右偏现象;河流的右岸被水侵蚀严重些……

为后续“时区、时差”的学习准备

时区、时差

1、太阳东升西落:

地球自转使我们看到的太阳位置在一天中不断地发生变化。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时,我们迎来黎明的曙光,揭开了白天的序幕;当太阳在西方落下,我们送走落日的余晖,夜晚也随之而来。

2、地球上偏东方向先看日出:

由于地球的自转,偏东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偏西的地方后看到日出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间早,偏西的地方时间晚。

3、时区: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

(1)时区:有共同时间标准的法定区域。

(2)时区的划分: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制定了时区制度,每一时区内一律使用其中央子午线的时间。东西半球各12个时区。以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为标准线,东西两侧各7.5°经线范围内所组成的时区称为“零时区”。然后再向东(或西)方向延伸,以东(西)经15°、30°…180°为中央线的时区,分别称东(西)一区,东(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微 wkl43685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