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草原(第三课时)教学设计.docx

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草原(第三课时)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草原(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二胡曲《赛马》,感受音乐奔放、欢腾的情绪,想象音乐表现的情景。

2.熟悉主题并听辨第二部分主题。

3.认识二胡、了解二胡的发声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奔放、欢腾的情绪。

教学难点:

听辨第二部分主题。

教学过程

一、总结前课

1.同学们已经可以唱准“3、5、6(m、s、l)(加入手势)”三个音的音高,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听辨和运用。

2.对于蒙古族文化、音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听乐积趣

教师演奏《赛马》第一部分(播放赛马场面)。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旋律,思考两个问题

你们看到一幅什么景象?(展示表格)

2)老师演奏乐器是什么?

介绍“那达慕大会”

师:通过刚才的的视频,我们了解到草原人民正在举行一场盛会。在每年的7.8月份,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举行的那达慕大会,这是文体娱乐大会,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游戏。在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还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表演。

熟悉二胡

师:老师所演奏的乐器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见到过,他就是二胡,

二胡是中国民族传统乐器,早在唐代已出现,称为“奚琴”。二胡的发声原理由琴弓摩擦琴弦,振动发声,经过共鸣箱扩大传音。刚才我们所听到的乐曲片段是黄海怀先生于1959年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赛马》。(出示课题)

三、分析乐曲

1.感受第一部分

师:我们可以把乐曲分成了3部分。首先来听第一部分:思考感受音乐情绪、和速度是怎么样?(紧张、热烈)

师:这一部分表现了赛马紧张热闹的场面,所以说情绪上是紧张、热烈的,速度为快速。同学们可以利用手边的乐器跟随老师一起感受乐曲。(双响筒播放乐曲)

师:刚才我们用双响筒来烘托赛马的气氛,让比赛进行的如火如荼。

2、细听第二部分,把握音乐的变化。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二部分,与第一段比较,这段音乐旋律情绪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悠扬、舒展)

师:第二部分相较于第一部分在情绪上变现的悠扬和舒缓,速度上变得稍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琴声演唱第二部分的主题。

师:请同学们加入指挥手势再一次演唱。

师:老师想考考大家,再一次聆听第二部分,找一找刚才我们演唱的主题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并且增加了哪种声音?

师:主题还出现在后两行并且有马蹄声为他伴奏,这种演奏方法叫拨奏,他是用手指拨动二胡的琴弦,这样就发出了这种马蹄声音。作曲家在这里运用各种技巧和重复,表现了马儿们你追我赶的热闹场面。

3、第三部分简要概括

师: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相似,但是更加热烈,

四、乐曲小结。

现在我们完整的聆听一遍乐曲。

师:同学们课后可以收集更多的二胡名曲和大家分享,去了解他们内后的故事,本次课到此结束,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