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鼎盛——三国至隋唐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pptx

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与鼎盛——三国至隋唐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标准及单元导言解读;魏晋南北朝

政治:国家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相对削弱,士族专权下形成门阀政治

经济:北人南迁,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基

思文:佛道思想盛行,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玄学兴盛

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内迁,掀起民族交融高潮

;课程标准及单元导言解读;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二:士族政治、门阀体制

;(2021·辽宁高考·2)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2023年浙江卷6月)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核心考点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举措:①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②易服: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③说汉语: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④改姓: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

⑤通婚: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推动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鲜单政??代国在献帝(209年—213年)当政时,将原有的氏族部落一分为十,其中以拓跋部为核心。他还下令废除了之前氏族社会族内通婚制度,规定必须与外姓族人通婚,这些措施()

A.实现了政权的封建化

B.结束了北方的分裂战争

C.壮大了鲜卑族的实力

D.意在推动民族交融;核心考点四:魏晋南北朝的江南开发

;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核心考点五:魏晋玄学、魏晋风度

;据考证,《周礼》中有关玉的规定有百条之多,且玉器的使用数量自春秋起逐步增多,两汉时数量达到空前。但从考古发掘来看,魏晋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很少,且玉器体积狭小,大型玉礼器和成组玉配饰几乎没有发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特殊的文化背景

B.战争的不断冲击与破坏

C.民族交融的加深

D.时人对现实关注的加强;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核心考点及主干知识突破;材料一:我们只论汉、唐两代官名之改革,便见中国政治史上政治意识之绝大进步。汉代九卿,就名义论,只是办理皇室内廷事的家务官;唐代始正式有六部尚书,显然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不像汉代只是皇帝的侍从。此为中国政治史上一大进步。无论从体制讲,从观念讲,都大大进步了。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2022年浙江卷1月)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创立——(隋朝):

隋文帝:废九品…始用分科考试;隋炀帝:建进士科,正式形成

完善——(唐朝):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开元年间):提高科考地位,用高官主考,并成为定制

发展——(北宋):重文轻武

变革和调整: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

扩大录取名额,简化考试科目,南北分卷

僵化——(明清):八股取土

内容:四书、五经中命题

形式:文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