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含答案解析.docxVIP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含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含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惫懒(bèi)纨绔(kù)扪参历井(shēn)

B.錾银(zà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鸡豚狗彘(zhì)

D.庠序(xiáng)洿池(kuā)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

答案:A

解析:B项,“两靥”的“靥”应读“yè”;C项,“榫头”的读音正确;D项,“洿池”的“洿”应读“wū”。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B.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答案:无正确选项

解析:A项,否定不当,“防止不再发生”表意错误,应删去“不”;B项,搭配不当,“效率”与“改进”不搭配,应将“改进”改为“提高”;C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杂糅,可删去“造成的”;D项,搭配不当,“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C.《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我”和小伙伴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C

解析:《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不是《彷徨》。

4.学习完《林黛玉进贾府》,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反映贵族生活的明清小说,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水浒传》

答案:C

解析:《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写了众多贵族人物的生活,是反映贵族生活的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西游记》是神魔小说;《水浒传》描写的是农民起义。

5.教师在讲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列举同样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诗句不合适的是()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答案:B

解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的是夸张和联想的修辞手法,将瀑布比作银河,突出瀑布的雄伟壮观,但重点在夸张其长度。A项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C项把“露”比作“真珠”,把“月”比作“弓”;D项把“小雨”比作“酥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大家都知道鲁迅是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那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这个人物?

生1:祥林嫂是一个很可怜的女人,她死了丈夫,又被婆婆卖给别人,最后在新年夜悲惨地死去。

师:非常好,生1对祥林嫂的遭遇进行了概括。那大家想一想,祥林嫂为什么会有这样悲惨的命运呢?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这段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目的不包括()

A.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B.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

C.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D

解析:教师让学生介绍祥林嫂,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出“祥林嫂为什么会有这样悲惨的命运”“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以提问的方式开启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并没有明显体现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7.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别里科夫在我们身边”的主题讨论,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身边有没有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以下对该教学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现实联系起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C.浪费课堂时间,没有必要开展这样的讨论活动

D.只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忽视了文本的分析

答案:B

解析

文档评论(0)

梦梦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1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方案等多方面的 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