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前教育学 第3版 教案 第五章学前儿童与教师.docx

学前教育学 第3版 教案 第五章学前儿童与教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教育学教案

课程名称

学前教育学

课题

第五章学前儿童与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儿童观的内涵,了解中西方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2.掌握现代儿童观的内涵,了解儿童观现代化的途径;

3.理解幼儿园教师的涵义,了解幼儿园教师角色的演变;

4.掌握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和成长途径;

5.理解师幼关系的内涵,了解师幼关系的要素和发生条件。

能力目标:

1.能以科学的儿童观对待学前儿童,教育教学中做到“以儿童为本”。

2.具有从事学前保教工作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素质目标:

尊重幼儿权益,正确认识和对待儿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从事学前保教工作的知识和能力。

思政目标:

认识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权利,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对话的师幼关系,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认识到优质师幼关系的建立对幼儿健康成长的价值及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1.关于儿童观的演变。

2.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及其途径。

3.优质师幼关系的核心和特质。

教学难点

幼儿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

教学活动设计

阶段

教学内容

导入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学前教育?

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学前儿童与教师

新授

第一节学前儿童

一、儿童与儿童期

儿童,人类群体中幼小的身影。

儿童期,人类在发展中的特殊时期。

霍尔认为,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进程,而儿童期的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行的历程。

二、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内涵

1、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各种认识和看法。

包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对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看法。

与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儿童观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儿童观演变发展的脉络:

(一)古代的儿童观

古代社会背景下的教育:

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中。人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所具有的特质以及儿童期在人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儿童只是“缩小的大人”;教育随社会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人们开始重视教育、重视儿童。但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水平的条件下,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和看法还是非常局限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原始社会(公有、公育):生产力低下,儿童是未来的劳动力。

——阶级社会:

(1)以成人为本位,儿童对成人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

――古代斯巴达人: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兵源和劳动者,儿童是缩小的成人。

――中世纪的欧洲:儿童生而有罪。因此,在中世纪的教会学校里,儿童的一点小小的过失往往会招致惨痛的体罚。

――中国传统文化:a.“子子”(儿女要有儿女的样子)

b.小孩子懂什么?推崇“小时了了”。

c.儿童是家族香火的“延续”,是光纵耀祖的“希望”。

生儿育女是延续生命,追求不朽的方法。中国人对后代有一种感恩之情。

“小祖宗”、“四二一综合症”、“父以子贵”、“母凭子贵”

d.养子防老

(2)性别歧视

以男性为中心,男尊女卑,女童地位极其低下。

(3)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有了最初的认识,认为儿童是“无知无能”的,具有教育“可塑性”。

――亚里斯多德:“5岁之前,儿童应该通过娱乐来学习。”

――普鲁塔克:“童年是娇嫩的,可塑性甚强。”

(4)赞美儿童

――克莱门特:儿童是纯朴的,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

――奥古斯丁:儿童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老子:“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专气至柔,能婴儿乎?”

李贽的《童心说》

二)近代的儿童观

近代的儿童观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15世纪)的影响:人类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充分肯定自我的价值。

儿童观:承认儿童的自由和兴趣,但未发现儿童自身的独特价值。

伊拉斯漠:要研究儿童的自然能力和才智,儿童应该有她们自己的举止。

夸美纽斯:种子论“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

近代儿童观:“儿童的被发现”和“儿童期的确立”是该时代儿童观发展的显著标志。

(1)对儿童有了“新的发现”,人们开始意识到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权益。

洛克:“白板说”。

卢梭:“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卢梭在《爱弥尔》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lal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