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登幽州台歌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幽州台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登幽州台歌》。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背诵并默写诗歌。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这种情感产生的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诗句翻译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主旨、情感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古代文人墨客登高望远、抒发感慨的视频片段,如李白的《将进酒》朗诵视频,营造出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

2.提问学生:在古代,文人登高往往会触景生情,留下许多千古名篇。你们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诗句吗?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如杜甫的《登高》等,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陈子昂:陈子昂是唐代初期杰出的文学家,他标举汉魏风骨,反对齐梁间绮靡柔弱的诗风,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其诗风格刚健质朴,有《陈伯玉集》传世。

2.介绍诗歌创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强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见的读音为xiàn,通现,意思是出现。

读出诗歌的节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模仿教师的节奏和语调,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如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情感是否到位等。

4.全班齐读诗歌,要求读得整齐、响亮,读出诗歌的气势。

(四)疏通文意,理解诗句(15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诗歌,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重点字词解释:

前不见古人:古人,古代的贤明君主。这里指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后不见来者:来者,后世的贤才。

念天地之悠悠: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独怆然而涕下:独,独自。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眼泪。

诗句翻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向前看,看不到古代的贤明君主;向后看,也看不到后世的贤才。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4.请几位学生逐句翻译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纠正,确保对诗句的理解准确无误。

(五)深入探究,体会意境(1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描绘出这样的画面: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向前看,看不到古代的贤明君主;向后看,也看不到后世的贤才。天地无穷无尽,诗人倍感孤独寂寞,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2.提问: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是如何通过诗句体现

文档评论(0)

认真对待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惠州市峰海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300MA54K6GY5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