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脑干的血液供应椎-基底动脉系统脑干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左右椎动脉在延髓上部汇合形成基底动脉,后者沿脑桥腹侧向上行进。椎动脉产生的主要分支包括后下小脑动脉(供应延髓外侧和小脑下部)和前脊髓动脉(供应延髓内侧)。脑桥供血基底动脉在经过脑桥时发出多数旁正中动脉和短环状动脉。旁正中动脉穿入脑桥深部,供应内侧结构,包括皮质脊髓束;短环状动脉则供应脑桥外侧部分,包括小脑中脚和三叉神经核。此外,前下小脑动脉和上小脑动脉也参与脑桥供血。中脑供血中脑由基底动脉末端分支和后大脑动脉的分支供血。后大脑动脉的旁正中穿支(包括后交通动脉分支)供应中脑内侧,包括大脑脚和红核;后大脑动脉的短环状分支则供应中脑外侧,包括四叠体和导水管周围灰质。视觉通路1视网膜视觉信息处理始于视网膜,光信号在此转换为电信号。视网膜包含感光细胞(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等多层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汇集形成视神经,带着初步处理后的视觉信息离开眼球。2视交叉左右视神经在视交叉处部分交叉。来自双眼鼻侧视网膜(感知颞侧视野)的纤维交叉至对侧,而来自颞侧视网膜(感知鼻侧视野)的纤维保持在同侧。这种安排确保了每一侧大脑接收两眼对应视野的信息。3外侧膝状体大多数视神经纤维(约90%)在经过视束后终止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核。外侧膝状体有六层结构,奇数层接收对侧眼信息,偶数层接收同侧眼信息,保持了视网膜拓扑映射。4视辐射与视皮层外侧膝状体神经元通过视辐射将信息传至枕叶的初级视觉皮层(V1)。V1保留了视网膜的精确拓扑映射,但中央凹区(负责精细视觉)占据比例较大。V1之后,信息传至更高级的视觉联合区,进行更复杂的视觉特征分析。听觉通路耳蜗与听神经听觉通路始于内耳的耳蜗,声波在此转换为电信号。耳蜗内的柯蒂氏器官含有感受不同频率声音的毛细胞。这些毛细胞与双极神经元形成突触,双极神经元的轴突构成听神经(第八对脑神经的一部分)。脑干中继核团听神经纤维首先进入延髓的耳蜗核(背侧和腹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信息随后经过多个中继站:上橄榄核复合体(声源定位)、下丘脑(反射性转头)和内侧膝状体(丘脑中继核)。在每个中继站,听觉信息都得到进一步处理。听觉皮层内侧膝状体的神经元将信息传送至颞叶上回的初级听觉皮层(Heschl回)。初级听觉皮层保留耳蜗的频率映射(音调图),低频声音在前外侧表示,高频声音在后内侧表示。周围的听觉联合区进一步处理更复杂的声音模式。双侧表征与视觉通路不同,听觉通路在每一级中继站都有显著的交叉,使得每一侧大脑皮层都接收来自双耳的信息。这种双侧表征与声源定位密切相关,通过比较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和强度差异来确定声源方向。嗅觉系统嗅上皮嗅觉始于鼻腔上部的嗅上皮,含有约1000万个嗅觉感受器神经元。这些双极神经元直接暴露于鼻腔气流,其顶端有嗅纤毛,含有嗅觉受体蛋白。人类基因组编码约400种不同的嗅觉受体,每个嗅觉神经元只表达一种受体类型。嗅球嗅觉神经元的轴突穿过筛板进入嗅球,形成与嗅球内二级神经元(僧帽细胞和丛状细胞)的突触。表达相同受体的嗅觉神经元汇聚到同一嗅小球,形成独特的空间编码模式。嗅球已进行初步的气味信息处理,包括对比增强和适应机制。中枢嗅觉通路嗅球通过嗅束将信息直接传递至多个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包括梨状皮层(初级嗅觉皮层)、嗅结节、杏仁核和内嗅皮层。与其他感觉通路不同,嗅觉信息不经过丘脑中继直接到达皮层,这可能反映了嗅觉系统的进化古老性。情绪与记忆联系嗅觉系统与边缘系统有广泛联系,特别是通过杏仁核和海马体,这解释了气味与情绪和记忆的密切关联。气味常能唤起强烈的情感记忆,这种现象被称为普鲁斯特效应,参考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玛德莱娜蛋糕的气味唤起童年记忆的描述。味觉系统味蕾味觉感受器位于口腔内的味蕾中,主要分布在舌头、软腭、咽部和会厌。每个味蕾含有50-100个感受器细胞,寿命约10天后会被新细胞替代。味蕾细胞的顶端有微绒毛,暴露于口腔内,与食物中的溶解分子接触。基本味觉人类能感知五种基本味觉:咸味(由钠离子刺激)、甜味(由糖和甜味剂刺激)、酸味(由氢离子刺激)、苦味(由多种毒性物质刺激)和鲜味(由谷氨酸钠等物质刺激)。每种味觉由特定受体蛋白检测,不同区域的味蕾对不同味道的敏感度有差异。神经传导味觉信息由三对脑神经传导:面神经(VII,前2/3舌)、舌咽神经(IX,后1/3舌)和迷走神经(X,会厌和咽部)。这些神经的感觉纤维将信息传至孤束核(延髓),再经丘脑腹后内侧核中继至初级味觉皮层(岛叶和额叶下部)。躯体感觉系统触觉触觉由分布在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