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化学品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化学品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团体标准编制组
二○二一年九月
《化学品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目的和意义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方法适用于测试
化学品对稀有鮈鲫胚胎的急性毒性。
全球化学品大约有7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化学物质超过7万种,并
且每年还有1,000多种新的化学物质问世。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大约有45,000种,
每年申报新化学物质约1000多种。化学品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和消
费品。但是,许多化学品对人类和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由于误用、滥用、化
学事故或处理处置不当,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标准化的生态毒性检测对化学品进行危害鉴别并实施安全管理是当今
国际上大趋势。2000年以来,联合国的GHS体系、欧盟的REACH以及CLP等
一系列法规和技术方法都推动了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全球化。鱼类作为水生生态毒
性试验体系中的顶级脊椎动物,在化学品生态毒性试验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因此,发达国家早在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就通过大量标准化研究
推出符合管理要求、具有科学基础的代表性试验鱼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上世纪80年代即推荐斑马鱼(Daniorerio)、黑头软口鲦(Pimephalespromelas)、
蓝鳃鱼(Lepomismacrochirus)、虹鳟(Oncorhynchusmykiss)和青鳉(Oryziaslatipes)
等鱼种作为为毒性试验材料鱼。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化学品测试指
南中,有多个鱼类测试的方法。这些标准化工作为发达国家在化学品安全管理全
球化的过程中争得了绝对的主导权,并将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技术的优势延伸扩大
到化学品生产、国际贸易等经济活动方面。
我国实施国际公认的化学品安全管理虽然比欧美要晚了数十年,但起步阶
段就明确提出:生态毒理学特性测试报告,必须包括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
物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完成的测试数据。目的是为了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
采用中国的本土鱼种,遵从国际通行的标准化原则和过程,制定适用于国际公认
的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鱼类毒性技术标准是本标准的特点。因此,本标准不是等同
转化国外同类标准。标准的制定对我国化学品安全管理及支撑技术体系是一件意
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开拓性工作。
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作为中国土著试验鱼种在保护我国特定生态
环境、完善我国化学品安全管理及实施中国国家标准化战略中具有特殊意义,与
之相关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国家标准已陆续颁布。在OECD化学品测试
方法中,由于鱼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地位,鱼类毒性测试占有重要地位,
从生态毒性层面分析,就包括胚胎、仔鱼、幼鱼、成鱼全生命周期的试验标准。
为持续推进稀有鮈鲫标准化,有必要在目前已有研究基础上,拓展稀有鮈鲫生态
毒性测试标准。胚胎急性毒性试验作为OECD生态毒性系列标准中较新颁布的
试验方法,具有成为成鱼急性毒性试验潜在替代方法。胚胎作为鱼类生命的最初
期,对化学品的敏感性通常优于其它阶段,建立与此相关的国家标准,对构建稀
有鮈鲫毒性试验标准体系的框架有实质性拓展。标准编制拟参考国际标准制定原
则,结合稀有鮈鲫胚胎特征,对胚胎毒性试验的一些关键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
上制定化学品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性试验标准。该标准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化学品
安全管理的水准,紧跟国际热点和趋势,同时切实落实管理上要求的用中国特有
的供试生物进行测试,而且扩大了稀有鮈鲫作为试验生物的使用范围,便于累积
更多的基础数据。从而推动我国标准化战略从遵从国际标准向兼容并蓄中国自主
标准的方向转化。
二、标准的国内外背景
1、中国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要求及短板
2003年9月13日颁布的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新
化学物质的生态毒理学数据必须包括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完成的测试
数据。”这从行政管理上奠定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也为后续生态毒
性测试技术标准化的突破预留了空间。
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因其性成
熟时间短,繁殖季节长,产卵量较大,可常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HSOT-2020-B01 兽药环境风险评价指南 编制说明.pdf
- SHSOT-2020-B03 化学品 稀有鮈鲫胚胎急性毒试验(征求意见稿).pdf
- SHSOT-2020-B06 动物实验标准化替代方法实施指南 (征求意见稿).pdf
- SHSOT-2020-B06 动物实验标准化替代方法实施指南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
- SHSOT-2020-B08 基于皮肤模型的皮肤腐蚀性与刺激性的整合测试评估方法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
- SHSOT-2020-B08 基于皮肤模型的皮肤腐蚀性与刺激性的整合测试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pdf
- SHSOT-2020-B11 基于BCOP和CAMVA的眼刺激性的整合测试评估方法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
- SHSOT-2020-B11 基于BCOP和CAMVA的眼刺激性的整合测试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pdf
- SHSOT-2021-B01 化妆品感官分析实施规范 (征求意见稿).pdf
- SHSOT-2021-B01 化妆品感官分析实施规范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