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一、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1.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具选择: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针刺部位等选择合适的针具。一般而言,体质虚弱、肌肉浅薄处宜选用细针;体质强壮、肌肉丰厚处可选用粗针。针具应具备光滑、坚韧、弹性良好等特点,使用前需严格检查针具质量,确保无弯折、锈蚀等情况。
消毒:针刺穴位皮肤常规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从穴位中心向外绕圈擦拭。针具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煮沸消毒或一次性使用针具。操作者的双手需用肥皂水清洗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针刺操作:进针时,要根据不同的穴位和针刺要求,运用合适的进针方法,如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等。进针角度和深度应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病情和患者体质灵活掌握。行针时,运用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手法,以激发经气,得气后根据病情和体质确定补泻手法。留针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期间可适当行针。出针时,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异常情况处理:若出现晕针,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拔出,让患者平卧,头低脚高位,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可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或艾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位,必要时进行其他急救措施。若出现滞针,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在滞针穴位附近进行循按,或弹动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肌肉紧张。若出现弯针,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慢慢退出。若出现断针,应嘱患者保持原有体位,不要乱动,以防断针向肌肉深层陷入。若断针部分尚露于皮肤之外,可用镊子取出;若断针全部深入皮肤之下,应在X线定位后手术取出。
2.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准备工作:操作者应修剪指甲,洗净双手,保持双手温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推拿介质,如滑石粉、按摩乳、冬青膏等,以润滑皮肤,增强手法效果。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坐位等,充分暴露推拿部位。
手法操作:推拿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的效果。常用的手法有滚法、揉法、按法、拿法、推法、擦法、搓法、抖法等。在操作时,要根据病情和部位合理运用手法,如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初期可采用轻手法进行安抚止痛,后期可采用较重手法进行活血化瘀、松解粘连。手法的频率、力度和幅度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病情灵活调整。
注意事项:推拿前应明确诊断,排除推拿禁忌证,如骨折、脱位、皮肤破损、皮肤病、传染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疼痛加剧、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推拿后要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吹风受寒,适当饮用温开水。
3.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罐具选择: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拔罐部位等选择合适的罐具,如玻璃罐、竹罐、陶罐、抽气罐等。玻璃罐质地透明,便于观察罐内皮肤的变化,是临床上常用的罐具;竹罐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吸附力强,但易燥裂漏气;陶罐吸附力大,但较重,容易打破;抽气罐使用方便,无需点火,适用于惧怕火的患者。
拔罐方法:常用的拔罐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抽气法等。闪火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拔罐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适当调整。拔罐的力度可根据罐具的大小、负压的程度和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节。
异常情况处理:若出现晕罐,应立即起罐,让患者平卧,头低脚高位,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可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或艾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位,必要时进行其他急救措施。若出现烫伤,小水泡可任其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具挑破,放出泡内液体,再涂以烫伤油等,并用消毒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4.艾灸技术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选用质地纯净、色泽金黄、气味芳香的陈艾绒。陈艾火力温和、渗透力强,不易灼伤皮肤。艾绒的粗细应根据艾灸的方法和部位选择,如温和灸可选用较细的艾绒,瘢痕灸可选用较粗的艾绒。
艾灸方法:常用的艾灸方法有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直接灸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瘢痕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使皮肤灼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无瘢痕灸是将艾炷点燃后,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易炷再灸,至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如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温和灸是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应灸的穴位,距皮肤23c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