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冀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包糖果》教学有感
第一次给一年级孩子上《包糖果》这堂美术课,我提前三天就开始摆弄各色皱纹纸和棉絮。指尖捏着软乎乎的“糖芯”,忽然想起刚入职时师傅说的话:“低段美术课,要把自己变成孩子眼里会变魔术的人。”
上课铃响时,讲台上的玻璃罐里已经装满了我连夜做好的“糖果”——有裹着金箔纸的“巧克力球”,也有用彩绳扎着蝴蝶结的“水果糖”。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前排的小宇甚至踮着脚问:“老师,这些能吃吗?”我笑着摇了摇罐子,清脆的碰撞声让教室安静下来:“今天咱们要做能看、能玩,还能送给妈妈的魔法糖果。”
分发材料时果然出了状况。小诺把棉絮揉得满地都是,急得眼圈发红;浩浩则固执地要用黑色皱纹纸,说要做“给爸爸的咖啡糖”。我没急着纠正,而是蹲下来看浩浩叠纸:“咖啡糖的颜色选得真特别,要是再加点棕色条纹,会不会更像刚煮好的咖啡呀?”说着从彩纸边角料里挑出浅棕色纸条递给他。这个小举动让浩浩眼睛一亮,旁边的小诺也停下抽泣,好奇地凑过来看。
其实备课的时候我就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还在发展,直接要求“包出工整的糖果”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提前把皱纹纸裁成大小不一的正方形,还准备了双面胶圆点——这种比普通双面胶更容易撕下来的小物件,是我从幼儿园老师那里学来的小技巧,能大大减少孩子因为操作困难产生的挫败感。
课堂进行到一半,我发现孩子们的创作方向渐渐分成了两类:有些孩子严格按照我示范的步骤,把棉絮团成球、裹紧纸、扎好绳,做出的糖果整齐又标准;另一些孩子则放飞了想象,有的把纸折成三角形说是“粽子糖”,有的在纸上画满小爱心,还有的把好几张彩纸叠在一起,做出了分层的“彩虹糖”。我没有去“规范”后者的做法,反而把这些特别的作品拿到投影仪下展示:“你们看,小雨把糖果做成了小船的样子,是不是想让糖果漂到好朋友家呀?”
这番话让教室里炸开了锅,孩子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想起建构主义理论里提到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美术课的价值不仅在于掌握折纸、粘贴的技能,更在于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当一个孩子说“我要把糖果包得紧紧的,这样妈妈吃的时候就不会掉渣”时,那份稚嫩的心意,比任何“标准作品”都更珍贵。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抱着自己的糖果舍不得放下,有的还偷偷往我手里塞:“老师,这个给你,甜的!”我把这些歪歪扭扭、带着童真的糖果放进玻璃罐里,看着它们和我之前做的“完美糖果”挤在一起,忽然觉得特别温暖。
这堂《包糖果》课让我明白,低段美术教学就像在包糖果——我们不能只追求外表的工整,更要留出空间,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爱心和创意“包”进去。那些不那么“标准”的褶皱、歪歪扭扭的绳结,其实都是孩子成长的印记。而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足够的材料和鼓励,守护好这份珍贵的想象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创作中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课后整理教案时,我在扉页上写下:下次上课,可以带一些真实的糖果包装纸来,让孩子观察不同包装的纹理和设计;还要多留一些时间,让他们把想对家人说的话写在小纸条上,和糖果一起送给家人。或许这样,这堂美术课的意义,会像一颗真正的糖果,在孩子心里留下更长久的甜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