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桃花源记典型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检测(共20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每小题2分,共10分)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咸来问讯()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5)欣然规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忘路之远近/闻之,欣然规往
B.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C.其中往来种作/欲穷其林
D.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7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文本深度理解(共30分)
4.文中对桃花源的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类,请分别概括其特点,并分析这种双重描写的作用(6分)。
5.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但最终“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请结合文本内容和创作背景,分析作者设置这一情节的深意(8分)。
6.桃花源人听闻渔人讲述外界情况后“皆叹惋”,请结合上下文推断他们“叹惋”的具体内容,并说明这种反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倾向(8分)。
7.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是理解桃花源特质的关键,请从说话者身份、语境及全文结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多重含义(8分)。
三、拓展探究与迁移(共30分)
8.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饮酒(其五)》中表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请结合《桃花源记》,分析这三篇作品共同体现的陶渊明的理想追求,并说明《桃花源记》在表达这种理想时的独特之处(10分)。
9.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调“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请结合《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描写,谈谈古代“桃花源”理想与当代“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联系与时代差异(10分)。
10.有学者认为,《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是连接现实与理想的“中介者”,其行为推动了故事的矛盾发展。请结合文本中渔人的“进入—离开—寻找”行为链,分析这一角色在结构上的作用,并探讨其象征意义(10分)。
四、写作迁移训练(共20分)
11.假设你是“重走桃花源”文化考察团成员,在“不复得路”的怅惘中,你站在当年渔人迷路的山岗前,面对现代乡村振兴中蓬勃发展的新农村,请以“致桃花源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对古今理想家园的思考。要求: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情感真挚。
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知识检测
1.(1)沿着(2)新鲜美好(3)全,都(4)邀请(5)计划(每小题2分,共10分)
解析:(1)“缘”在古汉语中多作“沿着”解,如《三峡》“缘江步行”;(2)“鲜美”是古今异义词,此处指“新鲜美好”,非现代汉语“味道鲜美”;(3)“咸”为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全、都”;(4)“延”在《桃花源记》中为“邀请”义,与《出师表》“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用法一致;(5)“规”此处为动词“计划”,区别于现代“规则”的名词义。
2.D(3分)
解析:A项“之”分别为助词“的”/代词“这件事”;B项“乃”分别为“于是,就”/“竟然”;C项“其”分别为“其中”/“那”;D项“为”均为介词“向、对”(“不足为外人道”即“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为具言所闻”即“向(他们)详细讲述”)。
3.(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排列,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植物(3分)。(得分点:“平旷”“俨然”“属”)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4分)。(得分点:“何世”“乃”“无论”)
二、文本深度理解
4.自然景观特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良田、美池、桑竹”等,体现生机盎然、物产丰饶;人文景观特点:“屋舍俨然”“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秩序井然、和乐安宁(2分)。双重描写作用:①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构建理想化的生存环境,强化“世外桃源”的真实性;②以景衬人,通过优美环境烘托桃花源人的淳朴天性;③与后文“不足为外人道”形成对照,暗示这种美好需隔绝外界干扰才能存续(4分)。
5.情节深意:①从文本逻辑看,“处处志之”是渔人作为普通人的自然反应(好奇、欲再寻),“不复得路”则打破现实逻辑,暗示桃花源的“不可寻”,强化其虚幻性(2分);②从创作背景看,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不复得路”象征理想社会与现实的根本隔阂,表达对现实的失望(3分);③从主题表达看,这种矛盾设置引发读者对“理想是否可实现”的思考,避免作品沦为简单的乌托邦幻想,反而深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班社会《危险游戏我不玩》.pptx VIP
- 2025年山西运城事业单位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与更新技术规范第5部分:通信.pdf VIP
-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pptx VIP
- 《食品营养学》 课件 第四章 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pdf
-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系统.pdf VIP
- 护理学(专升本)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VIP
- 员工离职申请表(模版)(标准版).doc VIP
- 实验五___DPS统计分析操作.pptx VIP
- 《Unit 3 Lesson 3 Letters all aroun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