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语言的精华,情感的浓缩。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收录了多首经典古诗词,它们或描绘壮丽山河,或抒发真挚情感,或蕴含人生哲理。学好这些诗词,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更能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汉语之美,传承文化基因。本文将对本册中的重点诗词进行深度赏析,旨在引导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意,把握主旨,提升鉴赏能力。
一、山水情怀与壮志豪情的抒发
(一)《观沧海》: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观沧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佳作。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海的地点和事件。一个“临”字,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气势;一个“观”字,则统领全篇,引出下文对沧海景象的描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几句集中描绘了沧海的景象。诗人从大处落笔,先写海水的浩渺与山岛的挺拔。“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展现了大海的辽阔;“竦峙”则突出了山岛的巍峨,在沧海中显得格外稳健。接着,诗人的目光转向山岛之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与大海的雄浑形成对比又和谐统一。随后,笔锋一转,“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的秋风不仅没有带来凄凉之感,反而催生了汹涌的波涛,这“洪波”正是诗人内心激荡情感的外化,展现了大海磅礴的力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最富想象力的诗句。诗人以其博大的胸襟,将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纳入沧海的怀抱。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夸张描写,更是诗人宏伟抱负、开阔胸襟的真实写照。他眼中的沧海,俨然就是一个宇宙,而他自己,便是这宇宙的主宰。这种“笼盖四野”的气魄,非英雄不能有。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为乐府诗的套语,点明了诗作的主旨,即通过歌咏沧海来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
赏析要点:此诗最大的特色在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将自己的壮志豪情融入到对沧海景象的描绘之中,使得诗歌气势恢宏,意境开阔。学习此诗,要着重体会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豪迈气概,以及其“日月入怀”的博大胸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乡思与自然理趣的交织
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羁旅思乡之作,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更是蕴含深刻哲理,历来为人称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点出诗人的身份是“客”,旅途在“青山外”,行舟于“绿水前”,勾勒出一幅开阔秀丽的江南山水图,同时也点出了“行旅”的主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写行舟所见的近景。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两岸齐平,显得格外开阔;和风吹拂,船帆高悬,行驶平稳而迅速。“阔”字写出了潮水涨满后江面的景象,“悬”字则描绘出帆船在顺风中稳定前行的姿态,炼字极为精准。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更在景物描写中透露出诗人旅途顺利的喜悦和开阔的心境。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是此诗的点睛之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这两句诗在写景中蕴含了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光明终将驱散黑暗。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更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此联对仗工整,“生”与“入”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赋予了海日、江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富有动感和生命力。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则由景生情,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人看到北归的大雁,自然联想到寄往家乡洛阳的书信,不知何时才能送达。这一问,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余味悠长。
赏析要点: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前两联侧重写景,意境开阔;颈联写景兼说理,富含哲理;尾联则集中抒情,点明主旨。学习此诗,要品味其对仗的工整、炼字的精妙,更要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积极人生态度,并体会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情怀。
二、真挚情谊与离愁别绪的咏叹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跨越千山的深情寄语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充满同情与关切的送别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联写景兼点时令,并点明友人被贬的遭遇。“杨花落尽”点明了暮春时节,杨花漂泊无定,象征着友人的身世飘零;“子规啼”即杜鹃啼血,其声哀婉,渲染了凄凉悲惋的气氛。“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是友人王昌龄的贬所,“五溪”则泛指湖南西部的偏远地区,路途艰险。诗人在得知友人被贬的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担忧与同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颔联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千古名句。诗人将自己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和担忧,托付给了天上的明月。他想象着明月能带着自己的“愁心”,一直陪伴友人到达遥远的夜郎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