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急性肾炎.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中健脾、祛风和络法治愈邪毒内陷

病案:曾某,女,15岁。

初诊:1977年11月28日。

主诉及病史:11月19日因患急性咽炎致高烧,体温40℃,右侧颈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2600/mm3,中性89%,淋巴11%。用青霉素4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2次;链霉素0.5g,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4天,高烧向退。但面目颈项出现浮肿。尿检:蛋白(+),上皮细胞少数,脓细胞0~6,红细胞少数,颗粒管型0~2;血沉24mm/h,诊断为急性肾炎。

诊查:诊时面目轻度浮肿,低烧绵绵(体温37.7℃),胃纳减少,口生溃疡,头痛,胃脘疼痛,脉细,苔白厚腻。

辨证:证属脾虚湿滞。

治法:治以温中健脾,祛风和络,佐以渗利。

处方:绵黄芪15g净防风4.5g制苍术4.5g生苡米12g云茯苓12g炒山药15g杜红花4.5g穞豆衣24g炒青蒿9g老干姜2.4g杭白芍9g

二诊:12月15日。面目肿退而又咳嗽痰多,关节疼痛,夜间汗出,此内陷之风热邪毒仍可从里透达外出之征,胃纳尚可,尿检:蛋白(-),上皮细胞少许,脓细胞少许,红细胞0~2,颗粒管型0~1。体温38℃,脉细,苔白。治当因势利导,拟疏风宣肺法。

处方:炙麻黄0.6g光杏仁4.5g炒青蒿12g北沙参9g倍前胡9g炒牛蒡子4.5g炒子芩2.4g炙甘草3g糯根须9g

三诊:12月19日。

咳嗽已减,低烧逗留,胃脘仍痛,头昏,骨节酸痛,体温38℃。尿检(-)。胃不和则九窍不利。原方去牛蒡子、前胡、糯根须,子芩改1.2g,杏仁改3g,加吴萸1.5g,姜川连0.9g。

四诊:12月29日。服上方药5剂,低烧退尽,脘痛已止,精神好转,面色红润,尿检阴性,胃纳好,大便偏稀,两天一行,脉细,苔白,治从补肾益胃以资巩固。

处方:补骨脂9g枸杞子12g灵磁石9g炒当归9g炒白芍9g绵黄芪12g炙甘草3g小红枣4个淡吴萸1.2g姜川连0.6g

按语外邪侵于肺卫,高热咽痛,经用抗生素后,高热虽退,而增面目浮肿,胃脘疼痛,此邪毒内陷脾肾之征。其所以陷入者,因其素虚,而邪凑之。初诊方温中健脾,祛风和络,佐以渗利之品,使中宫健运,托邪外出,药效应手。二诊时咳嗽、关节痛、出汗,是内陷之邪可以透达之象,再以因势利导治之,尿检结果得以迅速恢复正常。胃不和则肢体不利,骨节酸痛,低热不退,寒热错杂,乃以原方益以“左金”之意,泻心火而制肝木。本例治法,概从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中脱化而来。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110,邹云翔医案。

邹云翔(1896一1988),江苏无锡人。中医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肆业于国学专修馆,旋任教于乡里,因为秉性刚直受排挤而失业。1925年夏,江南暑火流行,其母患大头瘟,为众医杂治,卒至不救,恨己之不知医,遂发愤学医,救人之疾苦,师事孟河费伯雄之高足、武进名医刘莲荪先生,卒尽其学。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博采众学,先后又师事6人之多。孟河丁仲英先生,创办《光华医学杂志》,延其主事,对揭露当时国民党扼杀中医药的反动措施,团结中医药人员,推动中医学术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抗日战争期间,业医重庆,曾为我党同志和一些进步人士做了不少保健工作。1954年到南京参与创办江苏省中医院,嗣任南京中医学院领导职务,坚持贯彻党的中医政策,积极培养中医人才。先后当选为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对内、妇、儿科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造诣。特别对中医学中肾的生理机能,肾炎的病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有其独特见解。

在立方遣药方面,善用以补配消,以塞配通,以温配清,以降配升,以敛配散等法。对肾脏虚损和老年病患者,特别重视肾的气化作用,以及它与其他脏器间的相互关系,不主张过用苦寒克伐之方,善于灵活应用补法,而扶正祛邪。投药讲究轻重、缓急、多少及先后之活法,主张病情万变,医亦善变。

编著有《中医肾病疗法》、《中医验方交流集》和《中医验方交流集续编》等书。

文档评论(0)

186****1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