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与匡衡勤学类似的故事
借光的人
伦敦东区的白教堂路即使在午夜也难得完全安静。远处传来醉汉的歌声,马车轮子轧过石板路的声响时而接近又远去,但这一切对雅各布·莱维而言都只是模糊的背景音。他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本摊开在膝头的《光学原理》上,书页已翻得起了毛边。
再过三天就是皇家学院的入学考试,而他连买蜡烛的最后几个便士也凑不出来。
“雅各!”楼下传来房东霍金斯太太粗哑的声音,“你知道规矩,十点后不准点灯!煤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雅各布叹了口气,小心翼翼地将书签——一片从街上捡来的光滑羽毛——夹在正在阅读的一页,吹灭了桌上那盏摇曳的小油灯。黑暗立刻吞噬了阁楼里的一切,只留下窗外透进来的一点月光,勉强勾勒出斜顶屋檐的轮廓。
他在黑暗中静坐片刻,等待眼睛适应。然后摸索着走到窗前,推开那扇总是卡住的木窗。十一月的寒风立刻灌了进来,让他打了个哆嗦。街道对面,煤气路灯稳定的稳定的光芒洒在石板路上,形成一圈圈昏黄的光晕。最近的那盏正好对着他的窗口,距离大约二十英尺。
“要是能再近一点就好了。”他喃喃自语。
这个念头像闪电般击中了他。雅各布猛地转身,开始在堆满杂物和书籍的房间里翻找。最后他从床底拖出一个木箱,里面装着他父亲留下的工具——老莱维先生生前是个玻璃匠人。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雅各布全神贯注地工作着。他用仅存的一块较大镜片作为主透镜,再用锡皮和胶水固定,制作成一个简陋的反射器。当他终于完成时,这个自制的装置看起来活像个从废料场捡来的漏斗。但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对准街灯,调整角度——
一束稳定的光线奇迹般地投射到了他的书页上。
雅各布几乎要欢呼出声,但他克制住了自己,迅速回到书本前。借着这借来的灯光,他又读了三个小时,直到眼皮沉重得再也睁不开。
第二天清晨,他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莱维先生!”霍金斯太太站在门口,双手叉腰,“楼下有位绅士找你,说是皇家学院的教授。你最好收拾得像样点再下来。”
雅各布的心跳骤然加速。他飞快地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头发,跟着房东下了楼。
客厅里站着一位六十岁上下的高个子男人,穿着一尘不染的黑色外套,手里拿着一根精致的手杖。他那双锐利的灰眼睛透过金丝眼镜打量着雅各布。
“我是威廉·达爾文教授,”他微微点头,“皇家学院物理系的主任。我收到你寄来的论文,《关于光折射的一些新观察》,写得相当出色。”
雅各布一时语塞,只能笨拙地鞠了一躬。
達爾文教授环顾了一下狭窄简陋的客厅,目光最终落回雅各布身上:“我想看看你的工作环境,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没等雅各布回答,教授已经迈步上楼。当閣楼的门被推开时,雅各布感到一阵恐慌——那盏自制“借光灯”还摆在窗前最显眼的位置。
達爾文教授径直走向那个古怪的装置,俯身仔细察看,手指轻轻抚过锡皮和镜片。
“有趣,”他低声说,“非常有趣。这是你自己做的?”
雅各布点点头,喉咙发干。
“。
“能演示一下吗?”教授问,尽管现在是大白天。
雅各布机械地调整装置的角度,让它对准对面现在已经熄灭的街灯。達爾文教授观察了许久,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告诉我,莱维先生,”他终于直起身,“你认为知识是什么?”
雅各布思考了一会儿:“我认为...知识是光,先生。它照亮前路,驱散蒙昧。”
“精辟的比喻。”達爾文教授若有所思地说,“那么,借用他人的光呢?算是偷窃吗?”
雅各布的脸顿时烧了起来:“我...我没有选择,先生。我只是想学习。”
達爾文教授突然微笑起来:“放松,年轻人。我不是来指责你的。恰恰相反,我对你的...创造力印象深刻。明天来参加考试吧,带上你的聪明才智。”
教授离开后,雅各布在原地站了很久,不确定自己是得到了机会还是将被驱逐。
考试那天,皇家学院的宏伟建筑让雅各布倍感渺小。考场里坐着二十多名考生,大多衣着体面,神情自信。而雅各布的旧外套肘部已经磨得发亮。
试卷发下,题目难度超出他的预期。特别是最后一道大题:《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的波动性》。
其他考生纷纷开始奋笔疾书,雅各布却盯着题目发呆。他知道标准答案应该是什么——使用衍射光栅的实验。问题是,他从未亲眼见过那些昂贵的仪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流下。就在他近乎绝望时,目光忽然落在窗户上——阳光正透过玻璃,在桌面投下一小块明亮的光斑。
灵感如电光石火般闪现。
他没有描述复杂的实验设备,而是写下了简单的步骤:取两块镜子,利用街头煤气灯作为光源,通过调整镜子的角度和距离,观察产生的干涉条纹...
交卷时,他心里七上八下,觉得自己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是个十足的傻瓜。
一周后,结果公布了。雅各布挤在张贴名单的人群后面,踮起脚尖寻找自己的名字。当他看到“雅各布·莱维”赫然列在第三位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更令他惊讶的是,達爾文教授亲自走过来祝贺他。
“你的答案很有创意,莱维先生。特别是最后一题。”教授说,“大多数人都写了教科书上的方法,只有你想到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