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11
穴位埋线治疗增殖性脊柱炎62例
李平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骨伤科,442012)
【关键词】脊柱骨赘病;埋线;穴,夹脊;穴,背俞
【中图分类号】R246.9【文献标识码】B
增殖性脊柱炎又称“肥大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软骨退变,脊柱周围软组织变性,骨质增生为主的骨关节炎。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不灵活甚至钝痛不适或有束缚感,早晨起床或久坐时,疼痛不适感更为明显,而适当活动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但过度劳累后疼痛加重,天气变化疼痛更为明显。笔者自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增殖性脊柱炎62例,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24例,女38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65岁。根据腰椎X线摄片和临床症状、体征都符合增殖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
2治疗方法
2.1取穴
选脊柱疼痛最甚的部位1-3个,取其夹脊穴,以及双侧肝俞、肾俞、太溪、膈俞穴。
2.2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穴位埋线点处用龙胆紫作出进针点的标记,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在标记处用0.5%利多卡因注射液作皮肤浸润麻醉。然后取1-3cm长的无菌铬制羊肠线(根据肌肉厚薄度和穴位深度,选择不同长度的铬制羊肠线),放置在腰穿针针管的前端,再将针芯插入针管后端,左手绷紧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腰穿针迅速刺入穴位,穿过皮下,达到所需深度,局部出现酸胀感时,即缓慢退针,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肌层内。最后将针孔消毒后用创可贴覆盖,3-5d后去掉创可贴即可。穴位埋线20d1次,连续治疗2次为1个疗程。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腰背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腰部肌力增强。好转: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脊柱活动和腰部肌力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
本组62例患者,治愈55例,占88.71%;好转5例,占8.06%;无效2例,占3.23%。
4体会
增殖性脊柱炎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医宗必读·腰痛》说腰痛“有寒湿,有风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是其本也。”《内经》曰:“肝主筋,藏血;肾主骨,藏精。”肝肾虚弱,筋骨失其所养,而出现腰背疼痛。肝肾同治,精血同补,为其治本原则。取夹脊穴属近部取穴法,可疏通局部经筋、脉络之气血;取肝俞、肾俞可充益肝肾之阴;膈俞为血会,委中为血郄,取之以疏利膀胱经气,消络中瘀滞;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为脏病取原之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