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ND
LITERATURE。HISTORYPHIIX)Sxr)PHY
文 史 哲 JOURNAl。OF
2010年第2期(总第317期) No.2,2010(SefialNo.317)
《项羽不死于乌江考》研究方法平议
袁传璋
摘 要:“红学”名家冯其庸先生发表《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作出“项羽是死于东城而不是死于乌江”的
“新的结论”,激起重大反响。该文被主流媒体奉为中国文史界“意义重大”的学术范本。但经审察发现,冯
先生由于在古典文本解读方面,存在对《史记》史法的误会、句法的不明、训诂的缺失;研究方法上,征引古
籍或移花接木、或以意增删,且常以想象替代考实;野外考察道听途说,以假作真.其“结论”纯属凭虚造说,
更不具“‘不忘启迪’的示范意义”(借用《光明日报》2007年9月11日“光明论坛”所刊宣传冯文的文章题
目)。该文在文本解读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在时下具有某种普遍性,而对该文的评介也
关乎实事求是学风的导向与重建,实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关键词:《史记》;东城;乌江;研究方法;学风
一、引 言
西楚霸王项羽(前232一前202),由于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的实录描写,在华语世界是妇孺
皆知的历史名人,其乌江自刎的壮烈结局,千百年来更是耳熟能详的历史常识。但前不久著名“红
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冯其庸教授,在上海《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第二辑发表《项羽
不死于乌江考》,引据《项羽本纪》“太史公曰”称项羽“身死东城”,以否定《项纪》正文项羽乌江自刎的
记叙,石破天惊地作出了“项羽是死于东城而不是死于乌江”的“新的结论”。为支撑这个断案,冯先
生还“考出”项王陷入的阴陵大泽即今淮南市东的高塘湖、项王东城快战的四陵山即定远县城南六十
里的嗟姬墩、“乌江在汉代属历阳(唐称和州),与东城是相隔遥远的不同地域”,甚至断言《项纪》中
“乌江亭长槎船待”以下的文字有“错简”、“《史记》里确实不存在乌江自刎之说”。南京大学博士生导
师卞孝萱教授随即公开致函称赞他“发展了王国维的双重论证法”,“考出项羽乌江自刎之说,源于元
杂剧”、“大文出而后项羽死于东城,可为定论”。多家报刊对冯文纷纷转载,网络平台更为冯说推波
助澜。一时间,二千年来从无疑义的项羽乌江自刎的定说大有一朝颠覆之势。更加引发震撼的是,
《中国文化报》2007年8月25日整版刊发冯先生的《项羽不死于乌江》,特加《编者按》,“编者认为,
《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一文,虽只是2007年中国文史界的‘一件小事’,却意义重大”;《光明日报》2007
年9月11日的“光明论坛”发表题为《“不忘启迪”的示范意义》的署名评论,号召“广大学者”学习冯
《考》中体现出来的“大家的学术风范”;某省教育厅随即指定冯《考》为普通高中《史记选读》课程的必
读参考文献。如此看来,《项羽不死于乌江考》的问世,其意义似乎已超越项羽究竟是死于何地的具
体论争,而具有为中国文史界导向的指标价值。
但笔者依然坚信项羽“乌江自刎”与“身死东城”都是《史记》的实录,二者完全统一而无丝毫矛
盾。故而对与此相左的《项羽不死于乌江考》的理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发现被人誉为“可为定论”的
冯先生的“新的结论”,纯系捕风捉影凭虚造说。为澄清历史真相,笔者以《史记》、《汉书》、《资治通
作者简介:袁传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安徽芜湖241000)。
万方数据
108 文史哲·2010年第2期
鉴》等史籍为基本依据,参以历代舆地志书的相关记载,特撰《项羽死于乌江考》(载《淮阴师范学院学
报))2008年第2期),指出:项羽东城快战发生在东城县域的四陵山。秦代的乌江亭地属东城县。项
羽“欲渡乌江”与临江拒渡二者统一于一身,是其人格的必然发展。司马迁叙写项羽的结局,在《项羽
本纪》正文中据事录实为自刎于乌江,而在篇终赞语中正式书为“身死东城”,是同篇前后互见足义,
体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