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 向服务型报纸转型 ——《中国体育报》50年变迁引发的思考.pdfVIP

找准定位 向服务型报纸转型 ——《中国体育报》50年变迁引发的思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你值得参考!!!

3 摘 要 1958年9月1日,《体育报》创刊了! 在《体育报》的发刊词上,明确提出了《体育报》的使命就是“提倡体育”。 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明确指示:“要大胆地办,把《体育报》办成 6亿人民的报纸。” 《体育报》成立之初,思想上有两条是明确的,即这张报纸是办给广大体 育爱好者看的,要有体育特色;这是一张社会主义体育报纸,要有政治思想内 容。《体育报》不仅报道了1959年召开的第一届全运会的盛况,还有1960年中 国登山队首次征服珠峰的壮举。而对新中国人民积极投入体育锻炼的热潮更是 有大量报道,在创刊的第一期的三、四版就报道了当时的榆树底下乡开展群众 体育运动的情况。《体育报》不仅重视宣传的政治与专业特色的结合,还善于抓 思想,抓问题。《体育报》在副刊上开辟了“运动员怎样革命化”的专栏,把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落实到打球上,对运动员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和赶超 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树立为革命打球的思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 说,上世纪60年代的前5年,是《体育报》进步较快,初步摸索到一些办报经 验的5年。 1964年7月,《体育报》在广大读者的要求下,从周二刊改为周三刊,毛主 席应《体育报》全体同志的热情要求,为《体育报》题写了报头。 中国体育报在经过了十年浩劫的两度停刊后,在上世纪80年代迎来了大发 展。这一期间,体育决策层的三次重大战略决策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奥林匹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80 年 代中期体育社会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90 年代初体育市场化改革战略的制定与 实施。《体育报》在其中不仅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宣传作用,同时也受益于此,它 的辉煌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了 15 枚金牌,《体育报》对这次 盛会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展现了中国体育健儿的顽强拼搏精神,《体育报》的发 行量也上升到了 80 万份。另外,《体育报》还大幅报道了中国女排“五连冠” 的壮举,并发表了四赞女排精神的系列社论。《体育报》还首次叫响了“冲出亚 1 洲,走向世界”的口号,激发了体育战线乃至全国各个行业发愤图强的精神。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新的一轮体育锻炼的热潮,并带动了中 国体育产业的初步发展,《体育报》抓住时机,紧跟形势,对群众体育和体育产 业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1988年7月1日,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的《中国体育报》正式改为日刊, 进一步确立了这份报纸在体育报道中的独一无二的作用。 然而,随着体育在我国的兴旺发达,越来越多引起大众的关注,也使得体 育类报纸不断增多,都市类报纸也开始加大对于体育报道的力度,特别是电视 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兴起,对《中国体育报》的地位构成了十分巨大的威胁。《中 国体育报》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的机关报,政治性方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 了它的市场化道路,作为专业性很强以及报道范围很广的报纸,《中国体育报》 不仅要关注社会上关注度最高的足球、篮球等热门项目,还要对一些冷门项目 和社会体育进行重点报道,这与足球、体坛相对细分的报道是无法相比的,而 其严肃的政治性更是与体育的轻松娱乐化的风格难以匹配。 因此,这种几乎“匀称平衡”的内容结构虽然符合国家体育总局反映整个 体育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却不能满足体育迷的需要。体育迷从其自身兴趣出发, 对它越来越不感兴趣。因此它的发行量急剧下降与同一时期的体育迷陡增的情 况相对比是极其不相称的。到了新世纪,《中国体育报》的销量已经从高峰的80 万份下降到了不足10万份。 然而《中国体育报》仍然是有发展空间的。一方面,虽然竞技报道已经失 去了优势,失去了大量的读者,但社会体育报道仍然也必将是《中国体育报》 报道的重点,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军队体育等都是《中国体育报》需要争取 也是不可缺少的读者对象;另一方面,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大发展也为《中国体 育报》提供了一个未来发展空间。这两方面都是《中国体育报》的未来重点报 道所在。 更不能忽视《中国体育报》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