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
国际纺织服装业转移新趋势及宁波纺织服装业应对策略研究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转移,以及产业结构内部严密有序的传递和跟进链条,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投资实现的。它既是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得转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产业转移几经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倾斜,并呈现新的变化趋势。本文主要对传统的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的归纳,然后对国内产业转移理论的总结,最后对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的展望。
1 国际产业转移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产业转移理论的总结
1.1.1 关于产业转移动因的探讨
1984年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一书中对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跨国转移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Pennings和SleuwaegenPaul Krugman(1.1.2 关于产业转移模式以及目的地的研讨
Dunning(1981)从企业的微观层面上对产业跨国转移进行了研究,用“O—L—I”模型来说明企业的对外投资和扩张行为。该理论中,邓宁把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该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联系起来,为解释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产业转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转变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由于是从企业跨国投资角度进行分析,对国家间产业转移的整体规律及其宏观影响因素涉及不多。日本学者赤松要(Akamatsu,1935)提出的“雁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探讨“产业转移到哪里”的问题。“雁型模式”所显示的后进国家产业发展中“进口—国内生产—出口”路径,间接地说明该产业由梯度更高的发达国家转移到本国(产业梯度较低的国家),最后再转移到产业梯度更低的其他国家。也可以说,是从产业成熟区域转移到产业的潜力区域。小泽辉智(Ozawa,Castello,2001)在雁型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增长阶段模型,他引入了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因素,从而使雁型模式发生了变化。该模式认为跨国公司可以在产品生命周期一开始就在国外投资生产,无需通过出口开发东道国市场,外商直接帮助东道国建立起有竞争力的消费品工业。
1.1.3 产业转移研究的最新进展
George Z.Peng和Panl W.Beamish(2007)将生态学的密度依赖理论引入产业转移,用以分析日本子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战略选择。Thomas Hutzschenreuter和Florian Grone(2009)通过对美国和德国跨国公司近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外竞争压力,必须调整固有的垂直整合策略,此外,Thomas Hutzschenreuter和Florian Grone(2009)在另一篇文章中对公司的产业内扩张和跨产业扩张的复杂性进行了比较。Isabel Faeth(2009)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新古典贸易理论、所有权优势、总变量、所有权、区位和国家化优势框架、横向和纵向的外国直接投资模型、知识资本、多样化的外国直接投资和分散风险模型、政策变量等九个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来得出FDI的决定因素,相对于前人的分析框架来说更加全面具体。Andrew C.Inkpen和Wang Pien(2006)通过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的运作模式,来分析产业转移中的知识效应。Paul Marginson和Guglielmo Meardi(2006)分析了欧盟东扩后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外国直接投资渠道和产业关系转移情况。Rajnish Kumar Rai(2009)、Turlough F.Guerin(2009)分别以印度制药产业和中国的环保产业为例,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知识产权和壁垒问题。Leonce Ndikumana和Sher Verick(2009)、Sizhong Sun(2009)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立足点,探讨了外国直接投资和本地投资的关系。Ojelanki Ngwenyama和Olga Morawczynski(2009)通过对5个拉丁美洲国家新兴信息技术的研究来分析该类产业转移的影响制约因素。
1.2 国内产业转移理论的总结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转移的定义还没有形成完整、一致的表述,只是在一般层面上认同产业转移时产业的空间转移或空间迁移现象。例如,陈建军(2002)认为产业转移时由于资源供给或者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魏后凯(2003)从企业的角度来理解产业转移,认为产业转移的实质是企业空间扩张过程,也是企业的再区位和区位调整的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跨境电商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docx VIP
- 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让机器听懂你的话——语音识别技术》教学设计.pdf VIP
- 自然资源--海洋灾害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海岸防护.pdf VIP
- 国联民生证券-海螺水泥-600585-水泥产业链龙头,成本优势领跑行业.pdf
-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征文范文:防灾减灾,关注生命共3篇.doc VIP
- 铁塔高空作业施工方案.docx VIP
- 富士康产线平衡.ppt VIP
- 宋词豪放派.doc VIP
- Q-CAYT-13.3-2014汽车零部件油漆涂层 第3部分 内、外装塑料件.docx VIP
-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ppt完整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