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62.. ClinicalJournalofChineseMedicine2011 VOL.(3) NO.17
“中 气 学 说 源 流 及 与 中 医 相 关 学 说 的 关 系 探 讨
RelationshipinvestigateofZhongqiTheoryoriginsandTCM relatedtheory
申建柯 李常青 (指导老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405)
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1)17.0062.02
【摘 要】通过考证 内经 、伤寒杂病论 、脾胃论》、 四圣心源》等文献中关于中气的论述,总结中气学说的源流,探
讨其与运气学说、脾 胃学说、扶 阳学说的关系,认为中气学说与上述各家学说密不可分,是中医整体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当
前中医临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气学说;源流;运气学说;脾胃学说;扶阳学派
[Abstract] ThroughresearchingthediscourseofZhongqifromNeijing,ShanghanZabingLun,PiweiLun,SishengXinyuanandSO
on,summarizedtheoriginsofZhongqitheory,discussedtherelationshipofYunqitheory,Piweitheory,Fuyangtheory,thoughtZhongqi
theory insepraablewithothertheories,andwastheimportantpartofTCM overallhteoreticalsystem,hadsignificancemeaningtomodem
clinicalTCM .
[Keywords] Zhongqitheory;Origins;Yunqitheory;Piweitheory;Fuynagschool
中气在 简《明中医辞典》定义为:一泛指中焦脾 胃之气和 用,“中气能分阴阳,中有水火之异能”,谈到前人洼内经 }【l“惟
脾 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二指脾 有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解释为中见之 t,尔
气:三运气学说术语,即中见之气:四病证名,即气中IlJ。中 垣 日 “予独谓不然,此中,非I}I外之中也,办非 之 如也,
气概念贯穿中医学发展的始终,从 内经开始即多方面描述中 乃不定之辞,盖欲人临病消息,酌中刚药耳,以于足阳口』j、厥
气,历代中医在临床中都强调中气的重要性,但少有明确其概 阴者,中气也,在卯酉之分,天地之门,也。”治疗强渊补脾
念并发扬学说者。笔者出身南阳中医世家,自幼即听病人求治 气 以助升清 。强调中气为脾 胃之气所化和中气的中枢转承作
时 占 “伤中气”者,多为劳力所伤或体弱不能劳作者,祖传 “伤 用,有治疗上通过调理脾 胃之气而达到中气和, 认为 “不从
I}】气药”治之皆验,在当地颇受欢迎。幼时偶有腹痛、腹泻、 标本,从乎中也”为辨病酌中用药,李东垣创立脾 胃学说并发
伤食、腹胀等脾 胃病症,家人抓上一撮 “伤中气药”予服,皆 展了中气学说临床证治。
效,在学习及工作中更感中气学说的重要。因此在此在前人总 1.4黄元御 《四圣心源》劳伤卷中专列中气而论,并在整篇论
结的基础上考证具代表性的文献,结合历代医家经验论述,总 著中围绕中气展开阐述,明确 “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
结对中气学说的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
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 也。
1 中气学说源流
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阳二气, }二下回周。阴位于 ,而
1.1 《内经》中论中气,主要涉及运气学说术语和中气的生理 自左升,则为清阳;阳位于上,而上 自右降,则为浊 。 象
功能及病理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