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钢报告文学的电影艺术特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年 1月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Jan.2oo9 第 19卷 第 1期 JOURNALOFYULIN UNIVERSITY Vo1.19No.1 试论黄钢报告文学的电影艺术特性 刘 蕊 (榆林学院 中文系,陕西榆林 719000) 摘 要:电影艺术特性是黄钢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从电影艺术特性的角度对黄钢的报告文学进 行分析,指出黄钢报告文学中电影艺术特性的积极意义:增加作品的生动可感性;精简作品的结构;优化 报告文学的文体。 关键词:黄钢;报告文学;电影艺术特性;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3871(2009)01—00063—03 黄钢是中国杰 出的报告文学作家,从报道苏区 学作品,第一篇报告文学 《两个除夕》的电影色彩非 生活开始,50多年间,他一直坚持不懈地从事报告 常浓郁,《开麦拉前的汪精卫》则是以电影手法的成 文学创作,创作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黄钢 曾说: 功运用名扬天下,以后他的报告文学作品或多或少 “报告文学这么一种独特的样式,有很大的可能性 都带有电影化的特征。建国后黄钢曾任中央电影局 把很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在它的文学表现之中……报 艺术处副处长、中国影协书记处书记 ,并写出了电影 告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段,当然是广阔的和丰富的”; 文学剧本 《团结起来到明天》和 《永不消逝的电波》, “报告文学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本身,对于溶合与 发表了大量电影批评文章,结集为 《在 电影工作岗 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去反映它的特意的真人真事的内 位上》和 《电影批评与创作问题》。1961年,他参加 容,自它诞生之 日起,就存在着很强的可塑性的因 了莫斯科第二届电影节并担任评委。与此同时,黄 素,就存在着极其宽阔的途径。”¨这些表述,正是 钢仍在继续从事报告文学创作,写出了许多作品。 作家 自己创作实践的现身说法。在实际创作中,他 由于此时他的电影造诣更为高深,报告文学创作也 不断探索,广泛地吸收多方面营养,形成 自己独特的 更加娴熟 自如,因此他在报告文学中融进的电影艺 创作特色。通览黄钢的报告文学,我们不难发现在 术因素就更显得浑然天成,水乳交融。其典型代表 他的许多作品中,更多运用的是电影艺术,以此形成 就是 《拉萨早上八点钟》和 《朝鲜——晨曦清亮的国 黄钢报告文学作品的一个显著特色:电影化。 家》等几篇名作。粉碎四人帮后,黄钢以科学家李 四光为题材,写成了报告文学 《亚洲大陆的新崛起》 和电影文学剧本 《李四光》,实现了作家报告文学和 黄钢报告文学作品中的电影化特征与他的人生 电影同辉艺坛的追求。黄钢的这些经历,对他写作 经历和创作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黄钢是中国著名 报告文学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他在 的报告文学家,也是优秀的电影剧作家。他由电影 报告文学的写作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和采用了电影艺 开始他的艺术生涯,而后进行报告文学创作,于是他 术,且运用地得心应手。他在 “答复两位研究工作 的电影创作与报告文学创作并驾齐驱且均取得高的 者的回信”时曾明确地告诉我们:“也可能在我 自己 成绩。1917年黄钢生于湖北武昌,1935年在武昌私 的学习经历中,电影这一种综合艺术的样式,对我 立专科学校学习美术时开始发表电影评论,1936年 (至少在一个不短的时间内)曾经是十分亲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