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转笔”十式举隅.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第 卷 第 期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年 月 七绝“转笔”十式举隅 姜 同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摘 要:七言绝句是古诗流传最为普遍的一种诗体。元?杨载《诗法家数》指出:七绝“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 起句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句转变得好,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检索大量 七绝诗可以发现,其第三句的“转笔”之法有若干程式可循,较为常见的有“忽然”、“设问”、“劝慰”、“劝阻”、“假设”、 “臆断”、“可怜”、“但使”、“最是”、“纵使”十式。逐一例释之。 关键词:诗词欣赏;七言绝句;转笔;十式例释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儿, ,: . . . ,. , , :“’,“,“ ’”,“’’’,‘‘’,,,‘‘ ’”,‘‘’,,,“ ’’’ “ ’”. : ; ;中国素有“诗之国”的雅称。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中的 欣赏诗的角度来理解,这番话同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既然 一 颗璀璨明珠,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夺目光彩。数千年来,诗 写好绝句功夫在第三句,那么我们欣赏绝句诗也应该对第三 歌在中华大地盛传不衰,历久弥新。今天,牙牙学语的孩子 句予以特别的注意,努力去发掘第三句的妙处所在。近代学 学诗,青春年少的学子背诗,童颜鹤发的老人忆诗的景象随 者、诗论家刘铁冷认为,诗的作法与文章的作法相似;七绝的 处可见。诗有乐府、歌行、绝句、律诗等多种体裁,其中流传 四句分别相当于为文的“起、承、转、合”四个环节。他还进一 最广、最受人们喜爱的是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绝句看似 步指出,作诗应做到“起笔振题”、“承笔醒题”、“转笔扼题”、 “简单”但并不好懂。要深刻理解进而更好地欣赏一首绝句, “合笔束题”;四者之中,??尤以第三句转笔最为重要,“转 了解绝句的“篇法”是非常必要的。 笔是通体筋节,不宜弛懈也。”《作诗百法》有鉴于此,本文 元人杨载在所著《诗法家数》一书中指出:“绝句之法要 通过大量例子从“篇法”角度将七绝第三句“转笔”的章法形 婉曲回环,删芜就简,旬绝而意不绝,多以第 句为主,式进行归纳并稍作分析,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大抵起承二句 指第一、二句?? 笔者 固难,然不过平直起 笔者检索了历代数以千计的七言绝句,发现其第三 句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 句??转句的笔法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十式: 于此转变得好,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杨载这番话是从作诗 一 、“忽然”式。此式七言绝句,前两句或叙事或抒情,第 的角度说的:要写好绝句诗,必须在第三句上多下功夫。从 三句笔锋陡转,使读者意想不到,从而产生引人人胜的强烈 效果。所用转折之词除“忽然”以外,还有“忽闻、忽见、忽如” 等。例如: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姜 同 一 ,男,浙江湖州人,高级讲师,大学,主要从 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 事语言学研究工作。 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是七绝高 一一姜 同 七绝“转笔”十式举隅 手,他的绝句有些被称为“绝句中之极品”。这首《闺怨》写思 “自在一会儿”,钓石、鸥鸟暗指隐士。通过一问一答,使钓 妇对征夫的复杂感情 春天来了,一个不知愁为何物的少妇 石、沙鸥的拟人化色彩凸显出来了。 刻意梳妆打扮一番登楼欣赏风景。忽然,意外的情况发生 更多的例子:“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唐了:她看到路边杨柳青青,联想到又一年过去了,可出征的丈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之二》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 夫还不见回来。原本“不知愁”的她也后悔让丈夫出去寻求 满关山。”唐?高适《塞上听吹笛》“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 功名了。全诗前后反差强烈,曲折有致,生动感人。 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种桃道士归何 明?刘基《采莲歌》:“女伴相随出芰荷,并船比较采莲 处 前度刘郎又重来。”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借问酒 多。抬头忽见游人过,棹入菰蒲水拍坡。”此诗描画出一幅农 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唐 ?杜牧《清明》 “不知山月 家天然图画:少女们从菱池荷塘划船出来,把小船儿靠在一 几时落 每到晓钟闻雨声。”宋?文同《郡学锁宿》 “欲问浮 起比看谁采的莲蓬更多。抬起头忽然看见旁边有人经过,赶 生何所似 试来风处看杨花。”明?汪本《舟中有感》“为问 紧把船划进菰蒲丛中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浪花拍打着土坡。 西风竞何著 轻轻吹上雁来红。”清?谭嗣同《甘肃布政司 署憩园秋七绝》 “何物关心归思急 孤山开遍早梅花。” 诗中“忽见”二字极为传神,宛如在静谧的湖水中投进一块石 清?陈锡嘏《送汤西崖归西泠》“不知秋梦如何做 窗外萧 子,画面骤变,少女们活泼羞怯的神态表露得异常生动。 清?叶燮《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