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9卷第 4期 实 验 与 检 验 医 学 Vo1.29N0.4
2011年 8月 EXPERIMENTAL A D LABOt/ATORY MEDICI E Aug.2011
·讲 座 ·
隐性梅毒及其实验室检查局限性
刘 婷 ,王 亮 。
(1、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 防治 院检验科 ,广东 深圳 518133;2、深圳市宝安 区中医院影像科 ,518133)
摘 要 :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 国内外关于隐性梅毒的相关文献 .发现 隐性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此类 患者较显性梅毒更难 以
治疗 隐性梅毒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 ,难 以早期发现 .又因其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 的局 限性 ,如在筛查实验 中有近三分之
一 的隐性梅毒患者 RPR检测阴性 ;TPHA和 PCR等实验 因试剂昂贵或/和仪器特殊 ,无法在偏远地 区得到普及等原因.使隐性
梅毒 的传播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因此 ,急需找到一种对隐性梅毒既简便经济 ,又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使隐性梅毒患者能够
被早发现 .早治疗 .从而减小其社会危害性
关键词 :隐性梅毒 :实验室检查 :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R446.5.R75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1129(2011104—0397—02
doi:10.3969/i.issn.1674一l129.2011.04.024
梅毒fsyphilis1是 由苍 白(梅毒)螺旋体 引起 的慢 病例为 358534例f与 2009年相 比.梅毒报告发病数
性 、系统性性传播疾病 (vo,STD1,临床表现呈 多样 增长了 17.02%1。连续两年位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率
性 ,可累及多组织和器官 ,也可长期处于隐性状态 , 第三位 。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是 《中华人 民共和国传染 隐性梅毒因其无任何临床症状 .常不被引起重
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防治管理 的病种 。梅毒绝大 视 ,因此其传染更具有隐蔽性 ,更具有社会危害性 ,
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 .其次是母婴传播及血液传 更易感染不设防的性伴 、家人 、医务人员等 ,对患者
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 、三期梅毒 的健康和梅毒的传播 留下严重的隐患 有文献3【】报
和 隐性 梅 毒 。隐 性 梅 毒 又称 潜 伏 梅 毒flatent 道 ,隐性梅毒患者的性伴 中.有 50%受感染 ,其 中
syphilis),是指凡有梅毒感染史 ,无 临床表现或 临床 75%为隐性梅毒 ,25%为显性梅毒 。而且隐性梅毒的
表现已消失 .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 . 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有学者5J【指 出.未经治疗 的
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1j。感染后病程在 2年以内 早期 隐性梅毒孕妇 ,40%发生早产或围产期死亡 :未
者为早期 隐性梅毒 .在 2年以上者则为晚期隐性梅 经治疗 的晚期隐性梅毒孕妇 .10%的婴儿发生先天
毒。隐性期时.虽然临床上没有症状 ,但螺旋体仍然 梅毒.围产期死亡率约增加 1O倍
隐藏在组织或淋巴系统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会 而且隐性梅毒会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王林
再次出现症状121。对于孕妇,患者的梅毒螺旋体仍可 娜等l6l回顾性分析 了 131例有长期随访记录的梅毒
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 .死胎或新生儿梅毒 患者,结果显示 42例患者出现血清抵抗 .发生率为
等。 32.1%,其 中隐性梅毒 31例 . 占血清抵抗者 的
1隐性梅毒 目前流行趋势及危害性 73.8%.杨树春等I71研究发现隐性梅毒 占梅毒发病率
近年来 .我国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已构 的63%,21~50岁性活跃期的人群发病率较高 .隐性
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009年全 国31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