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第24 卷) 2008年第7期Joumal of Yu x i Nor mal Uni ver si t y V01 .24 No .7 Ju l .200 8
◆哲学研究 々
儒 家 德 性 思 想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逻 辑 ① ,
张 刚
l 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关键词] 德性;儒家;社会;个体
摘 要] 儒家德性思想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内容也不同,先后经历了 “人为德本”、 “性由教
成”、 “名教 即自然”、 “性不离情”、 “理在欲中”这几大阶段 。它一方面说明,未来德性发展的走
向必然是对个体需要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说明,需要在社会与个体需要之间寻找到恰当
的平衡点。
作者简介] 张刚,博士,副教授,曾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哲学与伦
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13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9506( 2008) 07—0020—07
儒家德性思想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发展道路,逐步积淀而形成的。这一波
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不仅使儒家德性思想早 已凝结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也使其显露出永恒的
生命力,成为创建新时期道德不可或缺 的传统文化资源。
一、 “人为德本
确立道德的价值根据是儒家哲学不懈探索的终极 目的。与商周的宗教价值观相别,儒家是从 “人”的
概念开始探索道德 问题的。孔子说: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 《论语 ·里仁 》) “仁者,人 也。”( 《中庸 》) 这就把 “仁 ”作为为人的本质,是人在任何境遇下都不能违
背的价值原则,因此也是伦理规范的根本 , “人而不仁,如礼何? ”( 《论语 ·八佾》) 孟子则发展 了孔子 的人
性思想 。面对告子 “生之谓性 ”自然人性观 的诘难 ,孟子反驳道 :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
与? ”( 《孟子 ·告子上》) 即主张,人性具有超越 自然本能的价值要求 ,如仁、义、礼、智等 。它们都以 “善
端 ”形式先天地潜藏在人心当中,只要条件适当就可转化成德行 。 《中庸》把孟子表述 的 “善端”演绎成人
先验 的道德情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 《中庸》) 。认为人伦道德都是从
此而出, “率性之谓道”( 《中庸》) 。苟子却从另一种角度来论证世俗道德存在的根据 。他不相信人性当
中存有先验的道德属性,而认为 “人性恶”。如果任 由 “恶 ”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必然无法共生共存 。这在
①本文德性概念从中国哲学文本出发,主指探讨道德价值根源的思想与认识。
20
张刚:儒家德性思想 的形成与发展逻辑
苟子来看违背了人群居的生活方式,因此必须加以调节,从而产生 了人伦规范—— “礼 ”。通过 “礼 ”的节
制 ,使物不必穷于欲 ,社会 自然也就能持续地发展下去。同时,我们应该注意,苟子只是主张用 “礼 ”来节
制人欲 ,而非消除人欲 : “先王恶其乱也 ,故制礼义以分之 。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
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苟子 ·礼论》) 这在某种意义上开启了儒家从社会范畴来探
索道德根源的路线。 《易传》综合了孔孟苟 的认识,把道德理解成个体意志与社会秩序相结合 的产物 : “君
子敬 以直 内,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 。”( 《文言》) “敬 以直 内”是指 以敬畏的情感存养本性使之正直 ,
如 “仁 ”。 “义 以方外”是指 以适宜的措施待人接物而使之不疑,如 “义 ”。这说 明道德本性就是仁与义的
对立统一: “昔者圣人之作 《易》也 ,将 以顺性命之理 ,是 以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 日柔与刚,立人之道
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 《易》六画而成卦。”( 《说卦》) 仁义如同阴阳,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如无内在真
实的善意,就不可能形成自律性的道德 ,相应 ,没有个体现实需要 的制约,内在 的善意也很难保证具有真实
性。这说 明世俗道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人体结构与功能教案仅供参考.pptx VIP
- 物探报告范例.pdf VIP
- 三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模块一项目三任务三协助老年人进行口腔吸痰.pptx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完整版2025年开学思政第一课.ppt VIP
- 2025年安徽皖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收费人员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ppt VIP
-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最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