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之辩对诗学意象论的渗透和影响.pdfVIP

言意之辩对诗学意象论的渗透和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9 月 社科纵横 Sep ,20 08 总第23卷第9期 SOCI AL SCI ENCES REVI EW VOL.23NO.9 言 意 之 辩 对 诗 学 意 象 论 的 渗 透 和 影 响 郭建平’ ( 开封教育学院中文系河南开封475004) 【内容摘要 】汉末魏晋之际,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了或多或少 的动摇,老庄思想却弥散开来 ,玄学兴起 。言意之辩就是在这种背景 下展开 的。所辩 的三种核心观 点, “言不尽意”、 “得意忘言 ”、 “言尽意”无不受到老庄思想 的影 响,而前两种观点 自觉或不 自觉 地渗透 、影响着 中国古典诗学意象论的生成和发展。 【关键词】老庄王弼言意之辩诗 学意象论 中图分类号:120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9106(2 00 8) 09- 0080一03 。魏晋时期,混乱的政治和动荡的社会 以及朝不保夕的 可得 闻”,因此六籍乃为 “圣人之糠秕”;粲兄萄俣 引用系 衰颓的现实 ,使董仲舒们所鼓吹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辞表达 “言尽意 ”的观点,诘问苟粲;苟粲认为 “象外之意、 受到了或多或少 的动摇,士人企 图经世致用、兼济天下的政 系表之言”都是 “蕴而不 出”的,微妙的理不是物象就能够 治理想趋于破灭 ,但生命 的孜孜追求并未 因此而停歇,他们 包举的,即便系辞》里说,立象以尽意,系辞 以尽言。但 也 因此而开始了由社会及个人 、形而下及形而上、外及 内、 是,意外的某种东西,不是仅仅通过象本身所能直接传达 形及神的灵魂艰难的跋涉:独立遗世而遁人桃源极境,绝 的,系辞以外的东西,也不是仅仅通过系辞能够直接传达 言超象而恍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域,他们在玄 的。其实,荀粲这段话可看作是魏晋之际 “言不尽意”观点 思冥想之中挥霍超世之理想,向往精神存在的栖息地,在儒 的典型发言,同时我们也可 以看到萄粲所受到庄子思想的 之外探寻第二精神家园。魏晋之际的言意之辩就是在这样 影响 。庄子在 《天道篇 》里说: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 —个特殊背景下开始的。正是 由于儒家正统思想在汉末 以 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 ;意有所 随,意之所随者,不 后的动摇,追求精神绝对 自由的逍遥游的庄子思想便在魏 可 以言传也⋯⋯桓公读书于堂上 ,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 晋之际弥漫 。正如刘勰 《文心雕龙 ·时序篇所说: “自中 而上,问桓公 日: ‘敢问,公之所读者何 言邪?’公 日: ‘圣人 朝贵 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 。是以世极迤遭,而 之言也 。’日: ‘圣人在乎? ’公 日: ‘已死矣 。’ 日: ‘然则君之 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 园之义疏 。竹Lu那么言 所读者,古人之糟魄 已夫 ’桓公 曰: ‘寡人读书,轮人安得 意之辨的精神起点又必须回到老庄。这是因为关于言意之 议乎 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 日: ‘臣也 以臣之事观 辩的三种核心观点: “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尽意”, 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 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 都受到 了老庄思想 的巨大影响,并 由此生发使言、意、象之 于手而应于心, 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 间。臣不能以喻臣 间丝丝缕缕的关系更为丰赡深入,引发了中国古典诗学的 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 意象之思。 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 首先审视 “言不尽意”的观点。三 国志 ·魏志 ·苟或 夫 一 【3 1庄子认为,世上所看重乐道的是文字的记录,而文 传注 引何劭

文档评论(0)

cvde43ds5f3f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