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满藏词语考补.docVIP

《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满藏词语考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满藏词语考补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语言研究(项目编号:SC12C008)、中央高校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汉字构形学视角下的近代汉语俗字研究(项目编号:13SZYQN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巧云(1974-),女,山西省寿阳县人,文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四川 成都610041   [摘要]今拾《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的几则民族词汇:“哨鹿(木兰)”、“昂邦”、 “碟巴”、“堪布”, 以现有大型辞书为参照,对其中解释未尽之处进行补释。除检索清史文献外,也兼及同时代笔记小说、方志等,略陈管见,可为不同学科利用这一文献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可补大型工具书之缺失。   [关键词]《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满语词;藏语词;考补   中图分类号:H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3)06-0078-04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满族建立的一个朝代,民族的融合促进了语言的接触、借用,文献典籍中出现了不少的民族词语。《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1]是康熙朝乃至清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其中出现的民族词汇,今人或颇费解,今拾几例,加以考释,可促进清史研究、民族研究等相关研究,也可为《汉语大词典》、历代职官辞典等大型辞书的编撰修订提供参考。   【哨鹿】【木兰】   康熙肆拾捌年玖月初肆日直隶巡抚赵弘爕奏折:   捌月拾陆日已经具折,差家人文绶恭请圣安,文绶至今未回。想因皇上哨鹿路远,故未即回。[1](2册P.642)   康熙伍拾伍年拾月貮拾伍日广东广西总督赵弘灿奏折:   又传旨:“皇上哨鹿回来,身子精神狠①好,总督家人回去对你主子说。”[1](7册P.483)   按:打猎时,人仿鹿声吹哨而引鹿谓“哨鹿”。满语称“木兰”。清康雍诸朝都在每年秋季围猎习武,举行“秋大典”。康熙二十年(1681) 在约当今河北围场县置“木兰围场”,以满洲八旗兵为营卫,凡内外蒙古各扎萨克均率左右分班扈猎。场内置行宫。 [2](P.45) 场面相当壮观,《清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王礼考》十六《大狩》有载:“木兰者,围场之总名也,周一千三百余里,南北相距二百余里,东西相距三百余里,周遭设卡,伦守之。每岁白露后,鹿始出声而鸣,效其声呼之可至,谓之哨鹿。国语谓之木兰,今即为围场之通称矣。凡围场之名,曰塔里雅图、曰永安莽喀、曰巴颜喀喇……曰沙尔当、曰图尔根伊昭。凡六十余所。每岁车驾大弥,或十八九围,多或二十围,盖于讲武中寓好生之德,与成汤三面解网之意同一揆也。”[3](P.6065-6066)   清代哨鹿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此一活动非自清始。其实,早在辽代,女真人就有哨鹿的习俗。《辽史·营卫志》:“每岁车驾至,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伺夜将半,鹿饮咸水,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谓之舐鹻鹿,又名呼鹿。”清代多位学者在著作中都有相关论述,如清阿桂《满洲源流考》卷十六《国俗》:“《通考》女真,俗勇善射,能为鹿鸣,以呼群鹿,而射之。按:今哨鹿之制,以木为哨具,又象鹿之首,戴之使鹿不疑,惟精于猎者能之。”[4](P.315)清查慎行《人海记》卷下《哨鹿》:“哨鹿之说,《辽史》已有之,但未详其法,今特志之。每岁于白露后三日,猎者衣鹿衣、戴鹿头,天未明,潜伏草中,吹木筒作声,牡鹿闻之,以为求其偶也。遂踊跃而至,至则利镞加蔫,无得脱者。”[6](P.117)七月为鹿发情期,猎鹿者仿雄鹿作声而诱引雌鹿,当源于“由鹿”,即用来诱捕其他鹿的鹿。清郝懿行《证俗文》卷十七:“由鹿谓之哨鹿,又云:‘今制秋狝,谓之哨鹿。猎人冒鹿皮,入山林深处,口衔芦管作鹿声,鹿乃群至,然后取之,即古之由鹿也。唐吕温《由鹿赋》曰:“由此鹿以致他鹿,故曰由鹿。”《说文》云:‘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则由鹿又当作。”[7](3册P.2619)   可见,“哨鹿”之法当起源于用以诱捕其他野鹿的由鹿,到清代哨鹿成制、成规模。而从康熙二十年开始的“木兰秋弥”,成为清代一项重要的国家大典,哨鹿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八旗官兵的素质,同时也具很重要的政治意义,“通过木兰秋弥活动,绥服、团结内外蒙古各部,使之成为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政治支柱。”[8] 《汉语大词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清代卷)对“哨鹿”及“木兰”解释内容大致相当,未对哨鹿之法及与之有关的“呼鹿”、“由鹿”做进一步解释,今检相关文献,补之。   【昂邦】   康熙肆拾年拾月贰拾肆日陕西甘肃提督李林盛奏折:   御前噶喇昂邦吴达禅、二等侍卫喇西传旨,着铨等赍来,皇上赐有食品物件,并有吴达禅等清字旨意,为此,先期禀知。[1](1册P.59)   康熙肆拾伍年拾月贰拾玖日直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