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审查浪潮中沉浮的红色诗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审查浪潮中沉浮的红色诗人   列宁的“学生”斯大林在导师逝世后,继续执行无产阶级的文艺政策。拥护布尔什维克政策以维护党的领导,成了无产阶级新文艺的天职。尽管俄共党内对国内外政策的分歧由来已久,党的高层出现了托洛茨基反对派,列宁逝世前后权力斗争开始越来越激烈,但是在文艺政策上他们并没有分歧。   共产主义和文艺的阶级性是苏联文艺政策中始终金光闪烁的亮点。某人某作品是否符合无产阶级思想和需要,是否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布尔什维克的党性,是苏联文艺政策中划分作品优劣的标准,也是文学艺术家所受待遇的根据。杰米扬的经历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   政策的砝码向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文艺家倾斜   杰米扬1883年生于乌克兰,就读圣彼得堡大学人文学系,1899年发表第一本抒情诗集。1912年加入俄国民主工党,开始在《真理报》发表文章。后写有许多诗歌、寓言等作品。苏俄内战时期在工农红军从事鼓动工作,写有称颂列宁和托洛茨基丰功伟绩的诗作,把他们称之为带领苏俄向共产主义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托洛茨基说杰米扬是以诗歌作武器的布尔什维克。1923年杰米扬获得红旗勋章,这是苏联给文学家颁授的第一枚勋章。20世纪20年代他的书总发行量已经达到200多万册。有人将其与高尔基相比。   布尔什维克政策的砝码明显地向无产阶级文艺家倾斜。列宁曾经称赞杰米扬的作品,说他下笔有神,入木三分。1918年杰米扬携全家、亲属包括保姆搬到克里姆林宫居住,得到各种福利和极高的政治待遇。作为红色诗人,他频繁出现在高级领导人的会见和宴会上,在克里姆林宫里有一套住房和多达3万册藏书的私人图书馆。斯大林有时从那里借书。布尔什维克给杰米扬配备了一辆专用福特牌轿车。出远门时,列车上为他挂有专门车厢。定期到高加索疗养,也在他的特殊待遇之内。游乐山水间,杰米扬得意之际写信给斯大林说,帝俄的资产阶级可真不是傻瓜,知道每年到如此好的地方度假。   杰米扬称斯大林为“天轴”。用几何术语“天轴”或“轴心”一词比喻领袖,在苏联文学史上是开创性的。   同时,杰米扬还通过分析斯大林的名字,说斯大林生来就是硬汉,因为他的名字中的词根是钢(俄文CTАЛЬ)。说这可不是玩具弹簧,而是铁腕,是钢刀。   1926年10月7日,杰米扬在《真理报》发表诗作,讽刺托洛茨基反对派,说“一切都有尽头”。斯大林看过后立即给莫洛托夫和其他政治局委员打电话,称赞杰米扬的政治讽刺诗,并请他们向杰米扬表示敬意,感谢后者剑指托洛茨基,写了“真诚的、党性很强的诗”。   杰米扬的努力并非没有回报。从个人健康到创作生涯,他得到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无微不至的关怀。每遇困难,杰米扬便会向斯大林求救。一次杰米扬写了一篇文章,投向文学、艺术、科普性质的《30天》(1925-1941年)画报,但是遭到编辑部退稿。杰米扬便向斯大林告御状,说这本是一份为工人办的刊物,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失望,他请斯大林读读这份刊物,“看看,它还有没有一点活力”,它怎么能拒绝发表杰米扬这样一篇“特别珍贵的,无论从艺术还是政治上看,都不可多得的文献”。杰米扬语气中不无娇嗔,说今后“还不如到一个外省杂志上去发表”。经斯大林特别关照,不久,杰米扬的《世界的十月颂歌》便在《30天》杂志上刊出。可幸的是,杂志本身并没有因为杰米扬的御状而停办。   1928年斯大林得知杰米扬患糖尿病,体重急剧减轻,视力下降,便致函政治局。后者据领袖旨意做出决议,送杰米扬携带家眷到德国休养。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频繁地致函斯大林,向伟大领袖或汇报或请示或谈观感,二人保持着书信往来。   9个星期后,杰米扬康复回国,于9月20日函谢斯大林,积极配合后者对托洛茨基反对派的斗争。这时候托洛茨基已经失势,敏感的杰米扬顺便向斯大林报告托洛茨基著作在德国出版的情况,在德国的影响力,及其《俄国现状》一书的出版。言词间颇多对托洛茨基的蔑视。   从领袖处得到真传   特别令杰米扬感到骄傲的是,列宁读过他的作品,而且他聆听过列宁论文学,有列宁真传,杰米扬在早期的苏俄作家中拥有无人比拟、可遇不可求的、雄厚的政治资本。   在与斯大林的通信中杰米扬多次回忆为苏维埃而战的日子,与列宁的相见和后者的教导。他向斯大林报告过同列宁讨论农民在争取苏维埃政权的战斗中所起作用的情况。杰米扬告诉斯大林,听了列宁的一些话,他感到茅塞顿开,例如对农民力量的看法。怎样利用他们为苏维埃服务呢?列宁说“让那些为沙皇俄国卖命的恶棍”来为劳农政府服务,把“新招募的农民兵派去为苏维埃政权厮杀”。列宁概括这个做法是“旧曲新词”,这事让杰米扬太多感悟,乃至他记忆犹新。斯大林有一次则更加生动地表述说这就叫:“旧瓶装新酒。”   再如关于如何鼓舞士气,作家、艺术家如何对待社会问题。杰米扬记述说:那是1919年,在苏俄内战时期,布尔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