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皞迪生平考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皞迪生平考证   摘要:王皞迪是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哭》中的主人公。因为缺乏资料,目前很少有人考证他的生平事迹及著述。本文依据毕际有的五古《赠四甥皞迪》和《王氏世谱》、《王氏一家言》等资料,大略勾勒出了王皞迪的人生经历,简述了他的文学成就。   关键词:鬼哭;王皞迪;毕际有;王氏一家言;鹭溪轩诗稿   中图分类号:K825.6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鬼哭》一文,说的是清初淄川遭谢迁之变后,王皞迪借住北直隶学政王昌荫房屋,众多鬼魂向他呼喊诉冤,遭到王学政喝叱之事。文中的王皞迪,从现有资料来看,其生平事迹及著述鲜有记载。   《王氏世谱》及《王氏一家言》中有王皞迪的小传,对其生平事迹记载较为简略。目前见到比较详细的资料要算毕际有撰写的《赠四甥皞迪》,从中可以大概了解王皞迪少年至中年的部分情况。另外,《王氏一家言》收录了王皞迪的不少诗文,从中也可以窥知他的部分活动迹象。   一、姓名辨析   淄川窎桥《王氏世谱》记载:“王砖,字皞迪,行四,庠生。赋性狷介,虽有势要,不能易其志。博涉群书,手不释卷,兴至则饮酒赋诗,以自畅其幽怀。安贫乐道,淡如也。著作甚富,著有《鹭溪轩诗稿》一卷,藏于家。子二:孺长、孺健。”般阳窎桥《王氏一家言》中王皞迪的小传与《王氏世谱》中的记载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称王皞迪为“鹭溪公”。“鹭溪轩”是王皞迪的书斋名,此处以其书斋名称呼王皞迪,当系尊称。   王皞迪的祖父王衮是窎桥王氏八世孙,生有五个儿子,其四子弘焘,即王皞迪的父亲。王弘焘是窎桥王氏九世孙。查阅《王氏世谱》:“王弘焘,字明吾,行五,加御守备。子四:垩、埝、砖、均。”王皞迪名王砖,是王弘焘的第三子,叔伯兄弟排行第四,是窎桥王氏十世孙,与王鳌永(字克巩,清初户部侍郎兼工部侍郎)的孙辈王敷正、王观正等人是族兄弟。王观正等人即蒲松龄在王家坐馆授徒时的馆东。王皞迪与他们都是窎桥王氏三世王俊的直系后裔。   王皞迪的名字在《王氏世谱》中写作“磚”(简化字为“砖”),其他兄弟的名字分别是垩、埝、均。笔者推断,“磚”应为“塼”,族谱中写作“磚”,可能是修族谱时撰稿人书写之误。之所以得出此结论,是因为古人,当然包括现代人,亲兄弟在取名时,一般是用偏旁相同的字,以表示血缘关系亲近。如王砖二伯父弘绩三个儿子的名字分别是仁沛、仁洽、仁济,都带“水”字旁。《王氏世谱》中王砖三个兄弟名字都带“土”字旁,唯独王砖的名字带“石”字旁,自然讲不通。笔者翻阅《淄川县志》时,发现在《艺文志·诗》中有署名“王塼、邑庠生”、诗题《丰水》的一首五言诗,诗云:“平畴开远浦,雨过濯沧浪。菰底鸥惊起,芦根荇引长。喷珠千顷碧,漱玉百泉凉。胜迹凭谁问?仙洲照夕阳。”此诗与《王氏一家言》卷之十三所收录的王砖五律《丰水》内容完全相同,由此可以证明,《淄川县志》中的“王塼”就是《王氏世谱》中的“王磚”。汉字简化后,“磚”和“塼”都简化为“砖”,因此,现今“王塼”、“王磚”均写作“王砖”。淄川窎桥《王氏世谱》续谱的主要编撰人王克贵先生经过认真考证,同意笔者的以上观点,认为“王磚”应该写作“王塼”。   二、少居毕家   淄川窎桥王氏后人、曾任道光年间四川荣县知县的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卷一中转录了毕际有的五言古诗《赠四甥皞迪》,并称赞这首诗“委曲详尽,并其神情意态传出,可作家传读”。这首诗对中年前王皞迪行踪记载较为详细,从中可以大概了解王皞迪的生平。   王皞迪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比二舅毕际有大8岁,与大舅毕际壮同岁,这可从《赠四甥皞迪》得知。诗中说:“癸亥我初生,尔已八岁余”,“比时我长兄,与尔年不殊。”癸亥,即明天启三年(1623),上推8年,即明万历四十三年。再者,周村地方文史专家李国经先生所著《金周村·白阳之光》介绍,毕自严(生于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47岁(古人按虚岁计算年龄)时生长子毕际壮,55岁时生次子毕际有,以此推算,与上文所说王皞迪、毕际有生年无不吻合。此外,王皞迪的七古《愁》云:“疏懒已经三十秋,于今疏懒饶奇愁。”诗中说自己写作此诗时30岁。此处的“愁”系指王皞迪因甲申年(1644)明清鼎革而引发的悲痛心情。如按毕际有所言,王皞迪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此年王皞迪正好30岁,也就是《愁》诗中所言“已经三十秋”。   按《赠四甥皞迪》所言,在毕际有出生之年,即明天启三年之前,王皞迪的母亲,即毕自严的大女儿、毕际有的大姐就去世了。毕自严看到王皞迪兄弟们年龄幼小,王家人照顾不周,就把王皞迪和他的哥哥们接到自己家中抚养。《乡园忆旧录》也说:王皞迪“幼失恃,育于外祖毕大司农家,与舅氏通州牧载积先生共读。”从毕际有的诗文来看,没有明确提及是把王皞迪兄弟四人一起接来,还是单独把王皞迪和他的二哥俩人一起接来,不过,通过分析诗文,可以基本断定前来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