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不尽的苍凉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往往蕴涵着一种直触人心的悲剧意识,而“苍凉”、“悲凉”也成了其小说风格的最佳代名词,同时,也是小说的核心所在。然而,其苍凉感的产生并不仅仅是由于故事的悲剧性,也来源于整个文本的字里行间以及作品之外的作者的个人因素。从文本和作者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多方面原因,从而可以展示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独到之处与美之所在。首先,从篇名的距离、故事的距离、世俗的贴近、人物的不彻底性、意象的暗示、创作者的隐匿六个视角探讨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文本技巧。其次,从中西文化的积淀和苍凉的人生体验两个方面揭示张爱玲自身的遭际在形成其作品苍凉基调上的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原因
[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1-0081-06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而张爱玲恰恰善于洞悉这样的情感印迹,总是于人类尤其女性最平常的生活之中道出人世间的无尽苍凉。张爱玲的小说自发表以来,受到了学术界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无论是批评还是赞赏,读者们对其作品的某些特性仍有着共识,其中之一便是其小说饱含着苍凉之感。不仅仅是读者,就连张爱玲自己也肯定了“苍凉”的存在:“……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然而,张爱玲小说苍凉感的产生,并不仅仅是由于故事本身的悲剧性,而是来源于整个文本的字里行间以及作品之外的作者的个人因素。她那既华丽又让人心痛的苍凉,是作品中独特的手法营造出来的,也是作者不同于常人的人生体验带来的。下面笔者将从文本和作者两个方面来探讨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原因。
一、文本中的因素
张爱玲的小说在编排和设计上有许多的独到之处,她的语言也是美丽又奇特的,而正是她的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她的小说形成了真正的“苍凉感”,又或者说是处处蕴含着苍凉。
(一)篇名的距离
张爱玲小说的文题往往古色古香,韵味十足,波澜不惊又隐喻悲哀,常常富有诗意,有一种淡淡的雅致。乍一看以为是一段美好的爱恋、一个喜剧的故事,然而,实际上却大相径庭。其作品的标题大多与人们心中初以为的那种美好感觉不符,让人们在读她的小说时总会疑问标题的由来,读着读着,恍然大悟,原来竞有着这样的含义,苍凉之感不禁暗暗袭来。
《倾城之恋》,读者初见此题时,容易误以为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美好爱情故事,或者是如西施、杨贵妃之类的传奇性女子的故事。而实际上小说中的“倾城”指的却是战时倾倒的香港城,不是男主人公为女主人公白流苏倾倒,而是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的爱情,或者说是成全了她的婚姻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金锁记》里的“金锁”不是古代寓意吉祥的如意之锁,而是真正的黄金枷锁。用黄金铸成的“枷锁”,锁住了曹七巧的爱情、亲情,甚至锁住了她的一生,同时也锁住了她的孩子们的幸福,锁住了那个年代为金钱而执著的所有人。而《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标题看似没有什么可悲哀的,却也被作者一语道破了其悲剧色彩:“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令人倍感苍凉。又如“鸿鸾禧”,原是山东琴书传统曲目,叙述穷书生莫稽饥寒交迫,倒于金玉奴家门前,被金玉奴救回并与之成婚的故事,最终是个喜剧故事。而张爱玲的《鸿鸾禧》却是描写为一对新人准备婚事之际,家里家外形形色色的人物的不同反应,终究也没有多少“禧”可言,最后,一屋子的人连应当不应当笑都不知道,而没有听清笑话的娄太太居然笑得最响,可见其空虚与悲凉。《连环套》一次次套的是霓喜自己,《封锁》不仅仅是暂时的道路封锁,更是封锁解除之后人心的再一次封锁……
这便是张爱玲小说篇名与人们心中印象的距离所带来的苍凉,与文章契合,却不同于惯常的理解,隐喻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暗含着一种苍凉之意。
(二)故事的距离
张爱玲小说的开头大多不是直接对故事进行叙述,而是对故事的“苍凉”进行渲染。有的以对过往的追忆为引,有的以对人生的悲叹为序,有的则跳出故事,由现实生活逐渐进入情境,还有的以主人公周边的细节人手预示故事的悲剧性……有人认为,故事在叙述手法上所显示的这种距离容易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悲剧效果。那么,这样的一些方式就增加了小说故事的距离感,使得故事的悲剧性基调明了,更使人感到悲哀,从而凸显了故事的苍凉感。还有的小说在结尾处回归,与篇首呼应,这样的重复加重了读者对于主人公命运的怜惜,引起人们对于人生的慨叹,既有一种美感,更添一抹苍凉。
《金锁记》的开篇写道:“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