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5
五、秦汉雄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走向世界的步伐
本题揭示了秦汉时期在一部中国古代史所具有的两项特殊地位。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今日已是社会常识,然而,追溯这一格局的形成时期,答案却颇有不同。以西周为其开端者有之,以夏代为其肇造者有之,甚至有人恨不得把它远推到扑朔迷离的“黄帝时代”。理性地思考我国国家形态演进的全过程,必须承认先秦的国家体制与秦汉相比,有其原始性。为了表示这种区别,有人依时代先后列出“方国——王国——帝国”的发展序列,也有人以“酋邦——早期国家”的模式,重新解读先秦时期国家的本质属性。这些各具特色的有益探索,会导向一个结论:严格意义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于秦汉时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和论证:
1. 奠定了此后不同时期“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
秦王朝(公元前221~前207年)统治时间仅有l5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统一王朝,但却有着特别重要的历史地位。这首先是因为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几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
公元前221年,在累世经营的基础之上,秦国最终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规模空前的一统帝国。此后帝国的版图继续扩展:在北方,连年用兵匈奴,不仅收复了河套地区,还跨过黄河,在阴山以南地区建立了郡县统治体系;在南方,对“百越”人(散居于今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西等省区)居住地发起了统一之战,终于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等“岭南三郡”,使中央政府的直接辖属地扩展到东南沿海,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开凿的位于今广西兴安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在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秦的统一,无论是从版图的幅员广大、还是从统治的严密有效来看,都是此前所谓的“三代盛世”所难以企及的,它真正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根基。
此后,汉武帝的拓地四境,东汉明帝——和帝时期对西域以及乌桓、羌人居住地的苦心经营,对于开发边疆、推动民族融合,都有其历史意义。 ,
2.秦汉时期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对后世统一国家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就有“汉承秦制”之说,在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职官等领域内考察,这是非常准确的概括。
秦所创设的皇帝制度,把最崇高的名号、最显赫的地位、最根本的权力集中到君主一人身上,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它通过朝议和文书、舆服、后宫、陵寝等相关规定,把“君尊臣卑”的政治伦理制度化,树立了绝对皇权的统治秩序。故自汉及清,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不替。
自上而下的专制官僚体制,取代了此前的贵族等级制。中央有以丞相为首的政治中枢机构。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13常政务的行政首脑。太尉一职,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述,是秦官,为武官之长,地位与丞相对等;而据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太尉不见于秦国与秦朝的历史记载,或是当时根本没有这一职官,或是虚而不设。御史大夫一职,在秦及西汉的地位十分显赫。既掌握监察百官的实权,又负责为皇帝起草和传达诏书;既是丞相的辅贰和递补者,又对丞相有监视和牵制之实——由此可见是为皇帝的耳目亲信之臣。另有习惯上所称的“九卿”,分管中央政府的具体政务。
秦王朝全面推行郡县制,意义同样重大。前221年,围绕着如何有效地统治广土众民,在秦廷之上爆发过一场不同观点的讨论。秦始皇采纳了廷尉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郡县制。郡县作为中央政府辖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各级长官的任免、考核、奖惩之权,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与此前的分封制相比较,郡县制把中央集权制的特点给以充分展示。
国家政体在西汉经历了由“郡国并行”体制向“郡县制”复归的演变过程。
汉初的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景帝时期突然爆发的“吴楚七国叛乱”,把“郡国并行”体制的潜在危机,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示出来。在平定了叛乱之后,景帝挟战胜之威,继续推行削藩政策,剥夺了诸侯王亲理国事的权力。朝廷对封国的控制努力,已经大大强化。
汉武帝即位之后,注意设防立制,继续厉行中央集权。其中,特别是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效果最为明显。朝廷在允许各王国“推私恩,分子弟邑”(《汉书?王子侯表上》)的名义下,实际是把王国的领地割裂成许多侯国,达到了不事声张而削藩的目的。此外,汉武帝还以“左官律”、“阿党法”等立法手段,打破封王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联系,从对人才资源的控制上,堵塞了诸侯王国势力坐大的通道。
经过景帝、武帝两代经营,汉初诸侯王国的威势和地位不复存在,“郡国并行”之制名存实亡,国家政体复归为典型的郡县制。
此外,这一时期所设立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军事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