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熙-佩文斋-御书房的文化价值.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康熙“佩文斋’’御书房的文化价值 甄 芸 【内容提要】御书房是清代皇室重要的文化设施。御书房的文化内涵及功能较普通书房 要丰富而复杂。“佩文斋”是康熙位于畅春园内的起居处及兼御书房。本文从“佩文斋”的 取名释义、文化功能及与敕修诗书画典籍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考查。首先,“佩文”命 名寄寓了康熙推索儒家及文治天下的品志情趣与政治理想。其次,“佩文斋”兼具读书写字、 藏书编书及文事活动三种文化功能。最后,康熙以“佩文斋”命名敕修诗书画集,“佩文斋” 宝玺均钤于书画之前,证明“佩文斋”书房与诗书画典籍之间存在确定的联系。通过研究“佩 文斋”书房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功用,不仅能够呈现康熙个人的思想情趣,还对促进清代皇室 文化形态及特征的研究具有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康熙 佩文斋 御书房 诗书画 “佩文斋”是康熙位于畅春园内的起居处兼御书房。对于“佩文斋”书房的建制始末、 管理职司、位置布局等问题,查检清代文献中未见详确记载,不可考实。仅《日下旧闻考》 中对其方位略有所述: (畅春园)大东门土山北循河岸西上为“渊鉴斋”,七楹南向。斋后临河,为 “云容水态”。查廑厦羞:堡塞壹::垂壑。斋后西为“葆光斋”,东为“兰藻斋”。 “渊鉴斋”之前水中敞宇三楹为“藏辉阁”,阁后临河为“清籁亭”。“佩文斋”之 东北向为“养愚堂”,对面正房七楹为“藏拙斋”,“渊鉴斋”东过小山口北有“府 君庙”。 [臣等谨按:渊鉴斋、佩文斋、葆光斋、兰藻斋、藏辉阁、清籁亭、养愚堂、 藏拙斋诸额皆圣祖御书。】@ 上述文献记载描绘出畅春园内御书房群的整体建构布局,可知其中“佩文斋”御书房为五楹 建筑,大致位于畅春园东门临河左后。除“佩文斋”之外,另有“渊鉴斋”、“葆光斋”、“兰 藻斋”等多处书房。这些御书房是康熙特定的活动场所,与帝王日常生活及宫廷文化活动有 着密切的联系。 ①(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页1278,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 一447— 一、“佩文斋”取名由来及文化释义 “佩文斋”御书房的命名为康熙亲定。古代文人书房重视命名。主人往往借予书房命名 寄情言志或自律自勉,这已经成为了~种文化传统。唐代刘禹锡“陋室”、宋代陆游“老学 庵”、明代张溥“七录斋”,其书房的命名寓意皆象征其人的品德修学及性格志趣。御书房作 为皇帝特定的活动场所,其命名体现的是皇帝本人的情志品趣。对于“佩文”书房名称的由 来及寓意,康熙曾专作《佩文斋铭》有所阐释。铭日: 尧纪文思,舜称文明。文以经世,天地精英。河洛启秘,图书肇兴。典谟垂则, 雅颂继声。 楷模百代,统归六经。乾坤枢纽,民物准绳。润如河海,炳若日星。简编具在, 黾勉服膺。 如寒待衣,茧丝呈能。如饥待食,菽粟惟馨。人伦日用,匪此莫胜。纫兰为佩, 楚辞可征。 佩弦佩韦,柔刚互成。亦有佩玉,义取温莹。予所佩者,古训是程。朝斯夕斯, 孔思周情。 味道之腴,体泰志宁。缥缃炳蔚,卷轴纵横。研求探讨,澡祓性灵。揭之座右,恒 视斯铭。① 《铭》中康熙释义自尧舜圣王始,即立“文”为天地精英,典册经籍则是治世教化之垂则准 绳。楚辞佩兰,意在高洁;佩弦佩韦,刚柔互济;君子佩玉,德馨温润。所佩之物即是志向 品格追慕的象征。康熙明言其所追慕的是“孔思周情”,即儒家思想,“文”主要指儒家之文, 取其蕴涵而定名“佩文”,康熙意在表明自己对儒家文化的效尤及推崇。康熙特别重视儒家 文化,这种思想的确立与其教育经历有关。康熙曾自言读书经历日: 朕八岁登极,即知黾勉学问。彼时教我名读者,有张、林二内侍,俱系明时多 读书人。甚麴盔推邀丝盘羞墨:至王谴塞:趔查匮后。……及至十七、八,更笃 %-9-,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 ①(清)圣祖御制:《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二集卷三十五),677页,《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98册) 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国民国七十五年(1986)三月。 一448— 中带血,亦未少辍。。 朕自五龄即知读书,八龄践祚,辄以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