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西仪式之两个关键问题:
书目及卜书“
[英]安·杰克逊
本文阐释了在纳西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成千上万的经
书的来历及形成的原因。这些经书最为有趣的是它们完全用当地
自创的象行文字书写。洛克及其他学者断言如果没有当地祭司
(东巴)的帮助,根本无法阅读这些经书,但是文章驳斥了这一
论点。本文认为19世纪是纳西宗教发展的主要阶段,这根源于
两个不相关的因素:回民起义及鸦片战争。1873年是关键性的
一年。
笔者与潘安石发明了一种根据东巴的总体书写风格来区分东
巴经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使辨别谁(或者哪一种流派)写了什么
经书成为可能.再加上相关的年代方面的资料,甚至可以判断这
些书书写的年代。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它可以推动对纳西宗教
的理解,即什么是最初的和在思想上最具煽动性的。
笔者把一些注意力集中在洛克的多拉兄弟上(他们的经书是
洛克最热衷于搜集的),因为他们提供了与洛克的观点“纳西宗
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宗教”相对立的又一论据。笔者认为纳西
·本文为作者之‘纳西旌宗教一书的前言,中文略有删节。——编者注
纳西仪式之两个关键问舾:书目及卜书 309
宗教事实上是非常现代的。这是笔者想要重点强调的一点。
以前,书目(仪式规程)是仪式中吟诵经书指南,是非常简
明的。而占b经书是举行仪式的开始,是非常复杂的。说也奇
怪,抛开在仪式之前必须首先做占h这个事实不管,h书看来在
产生上晚于仪式经书。所以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本文原附有表格和事例,意在解释书目和b书与书写它们的
东巴之问的关系。阅读本文要求对洛克的有关纳西方面的著作有
详细的了解,因为他们是他的实地考察报道。本文对不熟悉纳西
宗教的人会有一定的难度。详细内容请参考杰克逊(1979)和洛
克(1952、1965、1972)的书。 一
据我们近期研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绝大多数纳西象形文经
曾对此进行过评述的人是艺术史学家李霖灿,他1944~1945年
在丽江。他提出他进行田野调查时所阅读的成千上万的经书,大
多数是1875年以后的。 ,
洛克博士和那些希望经书是在很多世纪以前,明代或在这之
前书写的当代汉族学者有意忽略了这个重要的问题!
一在写此文之前,笔者未曾想到要讨论时间这个问题,但是问
题出来了。为什么笔者提出1873年这个时问?很简单,因为洛
克用于证明他的观点“明代曾有多拉三兄弟书写经书”的惟一标
也可以说是1573年。但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认定这个遥远的
时间呢?我们在这些多拉作者上标明了参考号AI,发现其中可
能有三个或者更多不同的作者。他们的经书书写熟练,并且常用
精致的彩像作为卷首插图。毫无疑问,这些出自A1的经书是过
去的纳西经书中最好的,但是它们不可能是425年以前书写的!
因为它们大多数看上去都很新。
我的讨论集中在一个特别的吕波(占b者)身上,我们把他
310玉振金声探东巴
称作A2,他在1840年宣称他24岁的儿子已经“转世”成一名
东巴。这个新的东巴出生于鼠年即1816年,我建议把这个主要
动。如果A1b是惟一一个在经书上标记了1873水鸡年的人,那
么他当时应是57岁。应该注意的是A1和A2的书写风格非常相
近。这些标有时间的经书最令人奇怪的是相信有四个东巴作者而
其中一个刚好叫做多拉!他们都似乎来自和霍寿的村庄——丽江
城南或城西的拉翠弯(村寨名)。是不是这些经书使洛克联想到
了多拉三兄弟和他们共同的名字?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巧合。然
而,显然大多数多拉东巴(A1流派)是阻丽江北部的白沙村为
中心的。
我们发现作者在标有时间的经书上注明其年龄时均以7的倍
4)、42岁(7
数出现。以上的多拉(Alb)记录了其28岁(7x
x6)。另外一个出现得较多的作者多芝(C1)庆祝其49岁生日
(7x7)时,刚好是1874年。因此,看来多拉和多芝均在这一不
幸的时期从事法事活动。实际上,多芝可能已经在多拉的经书中
提到!因为多芝的儿子杨福光把书库中的500本经书卖给了洛
克,洛克又将大部分转给了国会图书馆。这两个东巴同时也抄写
了多拉的很多经书。
丽江。自18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