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山水画之“一笔三象”
[摘要]“一笔三象”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笔墨语言,它指的是画者一笔应呈现三象:视觉之象、心灵之象与哲思之象。山水画作者运用笔墨的点、线、面、色等言语建构视觉之象,使观者从中领略到景物原初的鲜活气息;画者以笔墨塑物造象时,一笔唤起的心灵之象在节律、时间的变奏中,呈现出滞涩光润、软揉硬枯、亦或曲直、流动的痕迹,传达的是人心灵的畅欢、忧虑、酸涩等情感,笔净心空、笔凝心重;山水画以充实为美,讲究执两用中,追求象外传思,以哲思之象创造出中国山水画特有的审美样式。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一笔三象;哲思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3.018
中国山水画作者的笔墨语言应有“一笔三象”的特质,即画者一笔画过后应呈现给观者以视觉之象、心灵之象和由二者延伸出来的哲思之象。
一、视觉之象
山水画画者运用笔墨的点、线、面、色等言语建构视觉之象,使观者在观赏中把作品复原为具有鲜活气息的场景,并从中领略到中国山水画所特有的艺术韵味。
1.点
山水画画者以笔吮墨落纸为点,形成笔墨视觉之象的基本言语,要使观者面对白纸墨点悟读出“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1](P95),让“点”之象外传达出有意味的神韵。如宋代画家米芾父子所创造的“米氏云山”,即是以浓淡不同、大小不一的墨点言语,展现江南山水的朦胧之美;近现代画家黄宾虹以积墨点创造出了黑墨团里天地宽的点画神奇等。“点”在山水画中因表述的物象差异分为雨点皴、豆瓣皴、马牙皴等。点的视觉之象既具有传达自然物象质感、量感、空间感的特性,又有着独立的艺术精神内涵,画者自由发挥其灵性,大可超出法度之外。点的视觉之象所蕴涵的艺术精神和生命情感是永恒的,是画者运行生命之气对自然万象的录影。
2.线
点的延伸为线。不同视觉之象的线传达着不同的精神风貌。如,横线“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线若“万岁枯藤”[1](P95)。线的横竖、粗细、长短以及形状的不同,会给观者以不同的艺术感受。线作为外物的界面,具有将对象从背景的混沌中独立出来的功能,且含有画者情感流露出的人文精神意韵。
线在山水画中塑物造形时,按中国画皴法又分为披麻皴、牛毛皴、折带皴等,画者以此描绘山泉林石等万物自然奇谲纷呈的色貌形质。线在中国画中又具有壮气强骨的审美内涵,在用笔的轻重、急缓、涩畅、干湿、燥润中可彰显出气骨与韵律等形而上的玄机。
3.面
面是点的扩展。面的视觉之象既可以是实际的面,也可以是虚幻的面。不同的面传达给观者的是不同的象征作用和精神特性,“实”的面展现给观者稳定和踏实的特性,“虚”的面则展现出流动的视觉生命律动的特征。
面,成于墨,本乎气。画者塑造的一树一石均是匠心营造的幻化自然,亦称第二自然,它能让观者从第一自然的时空中超脱出来,在对“面”的视觉之象的审美观照中升华自我,在凝神化境之中,观者不但忘却了审美对象以外的世界,且亦忘却了自我的存在,达至一种悠然意远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4.色
色彩是人的感性中最敏感的视觉之象。人们共同的色彩认知经长期的感情积淀,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形成对色彩之象的释读规则,使色彩感情逐渐转化为一种心理记号,色彩在观者的心目中逐步成为一种抽象的、主观的观念,它不但影响着观者的视觉感受,而且提升着观者的精神和审美意境。仅中国山水画用色来说,隋初杰出画家展子虔在其作品中施以青绿彩色,随类赋彩的青绿山水使人陶醉,心旷神怡,在山水画意蕴之中平添了一股来自青山绿水间的气息和审美情趣。唐代杰出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更以大青绿山水画著称,且以泥金勾线创作富有堂庙气象的金碧山水画。青绿山水画用色明快浓郁,传达了画者和观者对青绿重彩山水言语的审美追求。
画者以点、线、面、色等言语赋物象以生命,描摹大千世界的自然之状,同时又映现画者之情感。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视觉之象增添了意味,使作品走向审美,也不知不觉地改变了画者和观者的气质,引起二者心灵的共鸣,提升了人生境界。
二、心灵之象
山水画画者以笔墨塑物造象时,一笔唤起的心灵之象在节律、时间的变奏中,呈现出滞涩光润、软揉硬枯,抑或曲直、流动的痕迹,传达的是人心灵的畅欢、忧虑、酸涩等情感。笔净心空、笔凝心重,是画者通过想象和概括而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心灵之象。
1.笔净心空
山水画以笔墨表述出既简洁又有着广泛内涵的心象,将其置于无边无际的虚白里,让观者驰骋遐想。“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1](P294),以一笔之色,蕴万象之本,彰显玄化清趣,形以神显,神以形明,摒去机巧,突显笔净心空的玄化之境。中国山水画画者察观大千世界的方式是感性的、宏观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