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常健教授治疗胆系病证经验总结.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肿且日病学术会议暨围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 尹常健教授治疗胆系病证经验总结 孙建光1孙程程2赵紫砚2于天祥2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级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1 尹常健教授是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 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尹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30余年,学验俱丰,对中医药 治疗各种胆系病证具有独特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胆病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机认识 1.病雠胆,责之于肝 胆附于肝,在肝之短叶间,由膜相连,构成表里。肝为风木之脏,性宣发冲和,主动主升。胆属中精之腑, 性宣通降,主降而善升。肝气升不郁不亢,调达脾土、大小肠;胆气降不滞不塞,助胃和降,助肠下行, 从而使其能正常发挥运化水谷、分清别浊、传导排泄的功能。胆主贮藏、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乃 “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东宝医鉴》)。肝脏精气充盛,则胆汁生化有源。肝气疏泄有度, 胆腑通降正常,则胆汁涓涓入肠,以助脾胃消化功能。胆汁入肠,经脾胃的升清降浊,清者由肠入肝, 在肝脏气化作用下,重新化生胆汁;浊者由肠腑传导排除体外。此过程周而复始,入环无端,构成胆汁 肠肝循环。肝气升发、疏泄,有助于胆腑疏利、通降,不致于郁滞;胆气和降,有助于肝气升发、调达, 不致郁遏。肝胆和调,气机调畅,升降相宜,则胆汁分泌、排泄正常,脾胃运化功能健旺。脾胃的升降 功能又有赖于肝胆之气的升发、疏泄才能生生不已,所谓肝和脾升,胆和胃降。 2.升降失常,胆腑郁热 肝属甲木,性喜调达而恶抑郁,以升发为顺,“木性升散,不受抑郁,郁则经气逆”(《类证治裁.肝气》)。 胆属乙木,性下行,以。通降下行为顺,滞塞上逆为病”。六腑之中,五脏皆浊,唯胆独清,又为“中清之腑”, 所藏“精汁”以4中清不浊。为正常。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蛔虫.卜扰等因素均可致气机 升降失常,使肝失疏泄、胆汁排泌不畅,胆腑。中浊不清”,日久化热,煎灼胆汁,沉积而为石。正如《中 藏经》所言: 。邪热渐强,结聚而成砂”。胆石一旦形成,或充塞胆腑,或堵塞胆道,而致肝胆气机不畅, 临床症见胁肋胀痛、攻撑胃脘、暖气腹胀等;或致胆汁郁积,胆液不循常道,胆汁外溢,则可形成黄疸。 若又为热毒所侵,或因郁热化火,热毒内燔,则症见高热寒战。 二、辨证治疗 1.胆郁气滞-本型多见于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胁痛、低热、背胀、口苦咽干、厌油腻 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舌红苔白,脉弦。 治法:舒肝利胆。 陈皮99、半夏99、甘草69水煎服。 胆气犯胃、纳呆腹胀者上方合四消饮子。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者加竹茹、半夏、生姜。慢性胆囊炎 之低热较难治疗,一般热郁者,上方加丹皮、栀子;阴虚发热者可用清骨散;湿郁发热用碧玉散加味: 病久气虚发热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胆病胁痛收效亦缓,气郁痛甚者加金铃子散;久痛入络者可加大瓜萎散。 2.胆腑热结:本类多见于急性胆囊炎及胆石症,证见高热、腹痛、拒按、口渴烦躁、大便干结不行、 尿黄赤,舌赤苔黄燥,脉沉实而数。 治法:通腑泄热。 66 名老中医经验介绍 半夏9卧甘草39水煎服。若药后热退可去大黄、芒硝,加连翘、金钱草。 临床观察表明,通腑泄热法对急性胆囊炎及胆石症疗效较好,有利于炎症消退及结石排出,能较快 改善症状。 3.中州湿热:此类证候在急、慢性胆囊炎或结石症中均可见到。证见黄疸、纳呆厌油、恶心呕吐、 脘腹胀满、大便粘滞、小便赤,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龙胆草、郁金、黄连、苍术等。 腹胀加平胃散: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寒水石等。 4.胆虚心悸:胆虚心悸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为胆病日久,如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心综合证者。因 久病致虚,证见胁痛心悸、易惊恐、抑郁不乐、虚烦不得眠或恶梦纷云,苔薄白,脉沉细或三五不调。 治法:温胆安心。 方药:温胆汤加减。桔皮99、半夏99、枳实99、云苓15g、竹茹129、甘草39、浮小麦309、酸枣 仁309、大枣5枚水煎服。 一 气虚者加台参、黄芪;心血虚者加归芍;心阴不足加

文档评论(0)

sjatkmvo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