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病理生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hineseJournalofPathophysiology 2009,25(11 · 2287 ·
让激情涌动 让思想奔流
谈多学科交叉研究对医学博士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田 野
(哈尔滨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E—mail:tmneast@hotmail.corn)
医学博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已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医学博士创新能力的措施:培养 良好的学术环境、优化课程设置 、注重临床、注重 自学能力
培养、早期接触实践、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对外交流等。
本人主要从事心血管病医疗 、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首位进入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医学博士,通过理、工、医交叉课题
研究发现:第一、临床医学博士生接触临床患者较多,善于提出问题并能够判断某些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用途及其价
值;第二、基础医学博士生的生物学知识、理论和技术相对较扎实,善于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某些设想;第三、工学博士生的技
术、技能较熟练,发明、创造能力较强,善于搞开发应用研究;第四、理学博士生的数理知识功底较扎实,理论研究水平较高,善
于在理论方面有所发现。
本文从系统工程出发,结合 自身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通过理学、工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
交叉研究来促进医学博士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 、方法和步骤。
研究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吕岫华,刘 伟,刘巧丽,白燕萍,盛 望,马雪梅 ,闰 红,李泽琳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E—mail:lvxiuhua@ .edu.cn)
高等院校的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发展,使其信息源的构建发生了变化,而研制面向新世纪的课程教学体系,真
正做到课堂教学的层面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教学效果,就成为课程建设的主旋律。
由于研究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教学复杂性和多变性的众多因素,使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有其 自身的特性和规律。就病理
生理学而言,有必要对其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完成从传统的教育教学型向研究型教学模式
的转变。满足不同个体/群体的需要.因此我们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开展个性化教学、将教学与科研和临床实践密切
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模式等方面,实现了课程变革的创新性;其次我们在多媒体教学、学生讲授 、树立 “优化课内、
强化课外”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研究能力的课程变革的发展性上下功夫;最后我们还在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前沿性
和时代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以及重视实践教学即课程变革的复合性层面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以创新教育为契机,将知识能力的综合性、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尊重激活学生的主动性与珍惜培养他们的个性进行有机
地融合,以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研究生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从本质上完成了新形势下新的教学理念
的转变,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在不断的超越 、更新和发展中走向更加成熟和完善。
缓减肿瘤患者心理应激的病理生理基础
谭树芬,李树清
(昆明医学院,云南 昆明650031.E—mail:shuqing591@hotmail.corn)
研究表明,癌症患者 自从进人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机体就处于一定程度的应激状态,患者普遍存在紧张、 恐惧等不 良情
绪。现结合作者的妇科肿瘤的临床医疗实践探讨如下。
1.心理疏导
肿瘤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同一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神经内分泌改变的不同,其应激反应的强
度以及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作为肿瘤专业的医生,正确认识应激反应的病理生理学规律,趋利避害,对于调整
肿瘤患者心理的内环境,调整或维持机体的自稳态,将有利于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促进机体的康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灵芝孢子粉对癫痫大鼠脑组织细胞色素C、线粒体钙、HSP70和BDNF的影响.pdf
- 灵芝多糖对戊四氮活化海马神经细胞NF-κB变化的影响.pdf
- 灵芝提取物对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离体研究.pdf
-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浅谈.pdf
-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探讨.pdf
- 硫化氢供体对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中内皮素-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pdf
- 硫化氢供体对急性支气管哮喘大鼠尾加压素Ⅱ表达的影响.pdf
- 硫化氢拮抗乳鼠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机制初探.pdf
- 硫化氢通过调控NF—κB通路抑制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炎症与细胞毒性.pdf
- 硫化氢抑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细胞炎症反应.pdf
- 热灭活嗜酸乳杆菌黏附于HeLa细胞后肿瘤细胞免疫学性状的变化.pdf
- 热休克蛋白70对内毒素致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pdf
- 热休克蛋白90在硫化氢抗化学性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pdf
- 热休克蛋白参与PI3K/Akt介导H2O2预处理的抗凋亡作用.pdf
- 热休克蛋白在结肠炎和胰腺炎时的表达特点及大麻类物质WIN和O-1602的影响.pdf
-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影响.pdf
- 人AGM区及胎肝基质细胞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和体内造血重建.pdf
- 人CD44新剪接变异体克隆及分析.pdf
- 人HSV-1+UL40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siRNA筛选中的应用.pdf
- 人IL-6+mRNA的实时定量检测法.pdf
最近下载
- 三一SY235C9I2KS维护保养手册.pdf VIP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PPT课件.pptx VIP
- 陶瓷原料及配方基础.ppt VIP
- 茶小绿叶蝉的防治课件.pptx VIP
-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7588-2003.docx VIP
- 2023民航特种车辆操作工民航特种车辆操作工试卷(练习题库).docx VIP
- IEC 60840-2004 额定电压30kV(Um=36kV)以上至150kV(Um=17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中文).pdf VIP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混凝土混凝土.ppt VIP
- 沈萍微生物课件第3章b.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