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三岩”的由来、区域及变迁.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 17卷第4期 2008年 8月 JOURNALOFKANGDING NATIONALITY Vo1.17No.4 Aug.2008 TEACHERSCOLLEGE ★藏学 ·康巴学★ 试析 ‘二一■_‘-■一r石J■-L_J●‘,,的由来、区域及变迁 廖建新 【摘 要】 “三岩”曾经是康区的一处特有地名, 《武成县志》、 《岗拖条约》都有记载,但对 “三岩”的地域范围界定不尽一致。新中国成立后 , “三岩”的范围又有变更。因此, “三岩” 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地名。文章对 “三岩”的由来、区域以及变迁进行考证,确定了它今天的 地理位置 。 【关键词】 “三岩”;康区; 《武成县志》;《岗拖条约》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76(2008)04—0013—03 “三岩 ”,藏语称为 “撒硬 ”,是恶地之意 。这一地理名词在藏 区,尤其在藏东康 区是一个特殊 的 地域名称 。其地全境多山,金沙 江直 贯境 内,地势险要 ,民风 闭塞 ,历来 被认 为是 “野番 ” 区域 。 近些年来 ,研 究 “三岩 ”的人 员 日渐增 多 ,如 ,汤池安 、扎 呷、格勒等 的-Vd文或著作 中都 见有 “三 岩 ”一词 。但是 , “三岩 ”具体指康 区的什么地方?它位于今天 的什么位置?学界至今未有 明晰的说 法 ,至于对 “三岩 ”的历史变迁更未进行深入研 究 ,其原 因是对 于清代 “三岩 ” 地 区 ,藏 、汉文典 籍 的记载虽不绝如缕 ,但大多语焉不详 ,比较集 中记载 的仅有藏文 《多仁班智达传 》、汉文清代皇帝 诸 《实录》 及人藏人士 的文集 、笔记 (如刘 赞廷 即为一例),致使学界难 以深入研 究 。本文拟在前人 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 田野调查和相关文献 ,对 “三岩 ”的由来 、区域 以及变迁略作考述 ,聊备一谈 。 一 、 “三岩 ” 的 由来 在清代汉文典籍 中,关 于 “三岩 ”的记载不乏于史 。以清帝 《实录》 而言 ,三岩 的首次 出现报 道于乾 隆五年十月丁未 (1740年 11月 28E1)—— 当时擦瓦龙头人桑 阿报告说 : “三艾营官欲 点三路 土兵 ,往攻怒子 (指怒族 ,今居云南境 内)”,云南总督公庆 “派拨 官兵五百名 ,带 同土练人 添 防沿 边 内地 紧要卡 隘 ,分别堵御 ”…。这表 明,1740年之前清政府 已在 “三岩 ”地 区设立 “营官 ” (地方 军政长 官),并 以颇 罗鼐 管理 了 。 “三岩 ”名字 由何 而来 ,目前 主要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说 “三岩 ”地势险要 ,这一解 释与 “三 岩” 的地形相符 :三岩地处金沙江大峡谷 ,四周被海拔 5000米左右 的陡峭高 山四面环绕 ,为此清末 辗转于这一地带 的刘 赞廷对 “三岩 ”有 “崇 山迭耸 ,沟溪环绕 ,森林绝谷 ,出入 鸟道 ,形势危 险 ” 的形象描述 ]。其二是说历史上 的 “三岩 ”人 以 “剽悍 ”、 “好 斗”、 “野蛮 ”和 “抢劫 ”著称 ,外地 人提及 “三 岩 ”人 ,无形 中会产生一种恐惧之感 ;所谓 “穷山恶水 出刁民”,外地人遂 以 “三岩 ” 蔑称 “三岩 ”人 。这两种说法至今保存 下来 ,因此 ,一提及 “三岩 ”,当地人认 为是 “险恶之地 ”、 “野蛮之地 ”乃 由此而来 。 作者简介:廖建新,男,江西省龙南县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6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族群与区域文化、 政治人类学。(广东广州,邮编:510000) 13 维普资讯 第17卷 第4期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