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吕斯:彼特拉克的山水面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沃克吕斯:彼特拉克的山水面纱 沃克吕斯泉号称“法国第一泉”,也是法国东南部主要河流之一索戈河的源头 彼特拉克   倘若说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是沉醉于普罗旺斯的某种小情调的第一人,这肯定对这位“人文主义之父”有些不恭乃至不公,但以现代的一些标准来看,确实容易产生这样的印象,特别是当他与那位传说中的劳拉的故事已经被视为与“罗密欧和朱丽叶”比肩的经典之后。彼特拉克的故事有很多种讲述方法,其中最具备后世心目中的“绿色普罗旺斯”情调的一种大致如下――   由于某种原因,彼特拉克来到了普罗旺斯,在阿维尼翁遇到了他命中的劳拉。彼特拉克本人的记述为后人留下了这次邂逅的准确时间和地点:1327年4月6日,耶稣受难节,阿维尼翁的圣克莱尔教堂(Sainte-Claire dAvignon)举办复活节弥撒,其间一位女士引起了彼特拉克的注意,她成了后来彼特拉克心中的劳拉。彼特拉克本人圣职在身,与婚姻无缘,而那位女士据信当时也已为人妻。这段柏拉图式的恋情似乎是纯粹彼特拉克单方向的,他写下了大量名为“Rerum vulgarium fragmenta”(散曲)的十四行诗,后人将这366首诗歌编纂成著名的《歌本》(Il Canzoniere),诗中明显可见对“劳拉”(Laura)的爱恋,而这位劳拉似乎从不知晓。故事的结局带有同样柏拉图式冰冷的完美:1348年4月6日,同是耶稣受难节,恰于彼特拉克与她初识21年后,那位劳拉去世了。后人得知劳拉的去世日期是基于彼特拉克本人在一本维吉尔著作上的笔记,但彼特拉克并没有写下死因。据说劳拉的去世令彼特拉克痛不欲生,写下一部纪念劳拉的《征服》(I Trionfi)后,他离开了普罗旺斯这片伤心之地,直至去世再未返回。1533年,法国诗人塞弗(Maurice Scève)在访问阿维尼翁时自称发现了传说中劳拉的坟墓:墓中有一个锡盒,盒中有一个小型像章,像章上绘有一个正抚心沉思的女子,而画像下方是一本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   创作致劳拉的十四行诗时,彼特拉克住在阿维尼翁以东约20公里以外的一个小镇:沃克吕斯泉源镇(Fontaine-de-Vaucluse)。阿维尼翁一带现属法国沃克吕斯省(Vaucluse),这个发音有些拗口的省份名被一些译者颇为诗意地译为“卧谷露锁省”。这种译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这个省份名称的原意:无论是标准法语中的“Vaucluse”还是当地方言中的“Vauclusa”、“Vau-Cluso”,它们都源自拉丁语中的“Vallis Clausis”,也即“封闭的山谷”,此地也确实被旺度(Vendoux)、吕尔(Lure)等山峦环绕。不过,正如“梵婀玲”与“翡冷翠”之类一样,一眼望去过于诗意的名字反而容易令人产生畏惧。   假如没有亲身到过沃克吕斯泉源镇,很难设想彼特拉克创作那些缠绵的情诗时耳边实际上回响的是瀑布般的水声轰鸣。沃克吕斯泉号称“法国第一泉”,630平方公里的年平均流量也使它得以名列世界第五大泉,它也是法国东南部主要河流之一索戈河(Sorgue)的源头。沃克吕斯泉的来源直至1985年才由潜入308米深水下的探测器给出了一个似乎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周围的群山山顶消融的积雪与雨水一起注入地底的缝隙,年复一年溶蚀着地下水道里的石灰岩,使岩层的裂口不断拓宽,近1200平方公里地下水最终在沃克吕斯泉源镇240米高的峭壁底部找到了唯一地面出口,其奔腾飞泻之势自然不是寻常林间泉涧所能比拟。   沃克吕斯泉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是异教水神崇拜的圣地,沃克吕斯泉源镇本身还诞生了一个天主教圣徒圣维朗(Saint Véran),这位生活在6世纪的圣徒据说施法驱赶了索戈河中的一条恶龙式的怪兽“Coulobre”,至今镇中还有一座以他命名的教堂。彼特拉克得以暂居沃克吕斯也是因为该地区的主教的邀请。然而,沃克吕斯泉源镇毋庸置疑地越来越以“彼特拉克圣地”而广为人知。   这种“朝圣活动”大致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如今走进沃克吕斯泉源镇,人们往往会忽略镇口那座11世纪的圣维朗教堂,而首先看到小广场上那根仿罗马风格的“彼特拉克纪念柱”。纪念柱原本并不在如此醒目的位置,而是在沃克吕斯泉源头附近,于1804年7月24日,也即法国大革命期间由当时镇上的一所综合中学为纪念彼特拉克诞生500周年建造。1827年,在贝利女公爵(Duchesse de Berry)的授意下,纪念柱被移到目前所在的位置。出生在意大利的贝利女公爵是法国大革命后波旁王室复辟活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的岳父是波旁王室的最后一个国王。1820年,贝利女公爵的丈夫在巴黎被刺身亡,他们之间的婚姻维续了仅4年,虽然在联姻时是出于政治考虑,但据说颇为美满。1827年前后正是29岁的贝利女公爵在法国各地大力扶植各种文化设施建造的时候,而此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