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pdfVIP

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pdf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 第 17卷 第O6期 IMHGN,March2011,Vo1.17 No.06 · 科研课题 · 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代谢功能的 调节作用 童娟 陈建雄 张子谦 潘娱 郑婕 姚红 【摘要】 目的 评价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随 机对照单肓试验方法,将 11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安慰组42 例,另纳入健康对照组30例。两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在治疗过程 巾均受饮食控制。治疗取腹部 以脐为中心 l2穴并配合下肢梁丘 双 、足三里 单 、阴陵泉 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 治疗后体重指数 BMI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葡萄糖 、尿酸指数,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 大腿根部皮下脂肪层面积 CT扫描下 分值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 ,两组单纯性肥胖 症患者治疗前BMI指数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Jp 0.05 ;而治疗后,治疗组BMI为 29.38±2. 92 ,对照组BMI为 31.35±3.26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尸 0.01 。两组问患者血清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 、尿酸指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Jp 0.05 ,而治 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同醇 、葡萄糖指数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P 0.01; 0.O1 。两组间腹部皮下脂肪层 、双腿皮下脂肪层面积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 著性 P 0.05 ,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尸腹部 O.Ol, 部 0.01, .大 部 0.01 。两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 ,BMI指数 、血清总胆同醇 、甘油三酯、葡萄糖、 尿酸指数 、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大腿根部皮下脂肪层面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尸 0.01 。结论 针刺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指数 ,并相应降低其血清总胆同醇 、葡萄 糖指数及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腿皮下脂肪层面积,提示针刺疗法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局部 脂肪蓄积 ,并调整体 内代谢功能。 【关键词】 针灸疗法;单纯性肥胖症 ;随机对照试验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 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 指数 BodyMassIndex,BMI 、血清学指数及腹 性疾病 的病因引起 的肥胖 ,多伴有内分泌代谢 部皮下脂肪层 、双腿皮下脂肪层面积变化情况 , 紊乱,是多种严重危害健康疾病 如糖尿病 、高 旨在评价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代谢功 脂血症 、高血压 、冠心病 、卒中等 的危险因素 能紊乱的调整作用 。 it/ 。 因此 ,防治单纯性肥胖症并调整其紊乱的代 1 资料与方法 谢功能在临床上愈来愈受到重视。本课题采用 1.1 一般资料 1l8例均为2008年7月一2010年 随机对照试验 ,以安慰针为对照 ,运用健运脾 4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 胃、化痰消滞的治疗原则选取穴位进行针剌以 诊患者 ,按照就诊次序用随机数字表以2:1比 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观察针刺治疗后患者体重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安慰组42例,另纳人 30例健康对照组 BMI 24o本试验研究采用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1.06.001 两级盲法 , “第一级”为各号所对应的处理 , “第 基金项 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 目 2006B356010l4 ; 二级”为两处理组所对应的代号 ,统一在每人份 广州市卫生局项 目 2006B34 用针盒包装上注明 “第二级”随机数据,由资料 作者单位 :510120 广州,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 :姚红 ,E—mail:hnyaohong@yahoo.corn.cn 收集人员将针盒交至执行医师具体操作 。病例 641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 第 17卷 第 O6期 IMHGN,March2011,Vo1.17 No.06 收集结束后进行两级揭盲 ,先明确各编号对应 寸 、4寸上 、下、左 、右各取4穴刺入 包括中 的处理组代号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完成后 脘 、中极 、大横 、下脘 、石门、天枢 ,并在离 再明确各代号对应的组别。两组患者年龄 、性 脐 3寸位置按45。角向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别 、教育程度及肥胖病史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 取4穴,腹部共 l2穴;另取经穴粱丘 双侧 和 学意义 尸 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 1。两组 足三里 单侧 、阴陵泉 单侧 ,其中足三里与 患者年龄 、性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 阴陵泉隔次交替使用 义 尸 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 1。受试患者 1.3-3 针具 1 治疗针 :与平时所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