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稻氮素积累分配及碳氮比的影响.pdf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20(4):831-844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doi: 10.11674/ zwyf.2014.0405
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稻氮素积累分配
及碳氮比的影响
1 1 2 3 1*
刘利 ,雷小龙 ,黄光忠 ,刘代银 ,任万军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温江611130;
2 郫县农村发展局,四川郫县611700;3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氮素吸收与积累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步伐随
之加快,机械化播栽使杂交籼稻的生长发育和各生育阶段所处环境发生了改变,但针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研
究还较少。 本文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探讨机械化播栽条件下杂交稻的氮素积累、分配及碳氮比特点。 【方
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播栽方式,共3个水平,分别为机械精量穴直播、机插和常规手插;副因素为穴
苗数,设2个水平,分别为低穴苗数和高穴苗数。 研究播栽方式和穴苗数对杂交稻氮素积累、分配及碳氮比的影
响。 【结果】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及碳氮比产生了明显影响,与常规手插相比,机械精量穴直播显著
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同时提高了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能力。 机插植株含氮量在抽穗期显著高
于手插,并能在拔节期保持较高的植株氮素积累量。 不同播栽方式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量、氮素表观转运率以及
氮素转运贡献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偏生力表现为常规手插 机插 机械精量穴直播,而穗部氮素增加
量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则为机械精量穴直播常规手插机插,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表现为机插
常规手插机械精量穴直播。 水稻植株全碳含量及植株碳氮比在各主要生育时期内均受播栽方式显著或极显著
影响。 机械化播栽方式配合低穴苗数能加强成熟期各器官碳氮比,配合高穴苗数处理能显著提高杂交稻抽穗期穗
碳氮比,并且能够促进碳素在植株内的转化和分配。 【结论】机械化播栽方式虽降低了拔节期植株全碳含量及植株
碳氮比,但可显著提高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提高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能力,有利于杂交稻氮素高效吸
收利用和植株体内碳氮代谢的平衡,因而获得高产高效。
关键词:水稻;机直播;机插;穴苗数;氮素;碳氮比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5X(2014)04-0831-14
Influences of mechanical sowing and transplanting on nitrogen
accumulation,distribution and C/ N of hybrid rice cultivars
1 1 2 3 1*
LIU Li ,LEI Xiao-long ,HUANG Guang-zhong ,LIU Dai-yin ,REN Wan-jun
(1 College of Agronomy,Sichuan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Crop Physiology,Ecology,and Cultivation
in Southwest China,Wenjiang 611130,China;2 PixianRural Development Bureau,Pixian611700,China;
3 Sichuan General Popularization Centr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Chengdu610041,China)
Abst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