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哲学内涵和意义——以端午节为例.pdfVIP

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哲学内涵和意义——以端午节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哲学内涵和意义——以端午节为例.pdf

2013年9月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Sept.2013 第 23卷 第5期 JOURNALOFYUUN UNIVERSrIY Vo1.23No.5 论中国传统节 日文化的哲学内涵和意义 — — 以端午节为例 李世军 (榆林学院政法学院,陕西榆林719000) 摘 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 日之一,在广大人民心 目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情结。其来历和风 俗习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文化 内涵,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崇尚自然的哲学情怀,同时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华民族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民族 情结。弘扬以端午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 日文化,不仅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 更有利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端午节;节 日文化;哲学;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3871(2013)05—0031—04 端午节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节 文化名人屈原和伍子胥结合起来,形成了富有中国 日,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人民生活方式和 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2)龙的节 日和恶 日说。这 人文理念的形成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种说法来 自闻一多的 《端午考》和 《端午的历史教 一 、 端午节的来历及其风俗 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 “龙”部落 1.端午节来历 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此说法将中国传统节庆同图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 “端午”。端是 “开端”、 腾崇拜、民间传说联系起来。(3)夏至说。持这一 “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 说法的刘德谦在 《“端午”始源又一说》和 《中国传统 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 节 日趣谈》中,从学理层面对中国传统节 日文化给 月为午月,“五”与 “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 予解释,最早地将节 日文化同时令变化结合起来。 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 2.端午节风俗 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 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变迁,端午节已经慢慢 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 日, 变为一个地区性的国际性节 日,各地对于端午节的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 风俗也不尽相同,但主要有以下几种风俗。 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 食俗: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 “枭 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 曾把端午节 羹”。 《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 定名为 “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 送枭,五月五 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 鸟,故食 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 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 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 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 楚 ,综合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研究资料,对于端午节 的东汉就已出现。但一直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 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纪念屈原 的应节食品。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 和迎淘神说。也就是将过中国传统节 日同纪念历史 “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 收稿 日期:20l3—o7一l5 作者简介:李世军(1953一),男,陕西清涧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