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的灵光——也论妙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创作的灵光——也论妙悟.pdf

第 15卷 第3期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_oI.15No.3 2013年9月 Journal of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pt.2013 诗歌创作的灵光——也论妙悟 林艾菲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漳州分校。福建 漳州 363000) 摘 要:妙悟是佛学术语,为禅宗所重,指对佛法的新解和觉悟。而在严羽的 沧‘浪诗话》中,他借用禅法来讲述诗 歌创作的原理,他认为所谓 “妙悟”是针对 “兴趣”而说的,也就是现代人说的灵感。妙悟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是在诗歌创作 的萌芽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妙悟;灵感;诗歌创作:理性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1417(2013)02.0034.04 妙悟是佛学术语,为禅宗所重 ,指对佛法的新解和觉悟。而在严羽的 《沧浪诗话》中,他借用 禅法来讲述诗歌创作的原理。他认为所谓 “妙悟”是针对 “兴趣”而说的,也就是现代人说的灵感。灵感 如昙花一现,灵光一闪,都说明灵感的来之不易和出现的突然。严羽说: “论诗如论禅…大‘抵禅道惟 再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他在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也说:“以禅喻诗莫此亲切。是 自家实证 实悟者,是 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1【他感到以禅喻诗最能说明 诗的特点,因此他是为了论诗才说禅,而不是为了禅才说诗,所以当吴景仙向他提出 “说禅非文人儒 者之言”时,他回答说: “本欲说得诗透彻,初无意于为文,其合文人儒者之言与否,不问也。” 妙悟的佛学含义是什么?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释为 “殊秒之觉悟。”禅宗的妙悟,其特点是以心 传心,是不可言喻的,只能 自己心里去体会 ,如人喝水,冷暖 自知,谁也不可能说清楚。 《五灯会 元.释迦牟尼》条记载: “世尊在 (释迦牟尼 )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 。是时众 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 颜微笑。世尊 日: “吾有正法眼藏,涅桀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属摩 可迦叶。”严羽认为诗歌艺术之奥秘,既非语言所能表达清楚,亦非理论所可阐说明白,必须 “自家实 证实悟”, “凿破此片田地”,从大量的诗人佳作中,凭借 内在的直觉思维,从内心去感受和体验,方 能默会艺术三昧,领略其间奥秘。这就是诗家的妙悟,它和禅家的妙悟 ,很相似。由此可见,严羽 以妙悟论诗,其实质是在强调诗歌艺术有 自己特殊的特点,从主体对客体的关系、心对物关系上说, 它不是理性的认识,而是直感的默契。 一 、 妙悟是一种艺术直觉,出现在诗歌创作的萌发阶段 在创作主体的艺术感觉中,有一种比较奇特的感觉功能。即审美主体在对艺术形象感受的瞬间, 能产生一种不经过个人理智活动或逻辑推演而直接把握对象内在本质及其感性全貌的心理能力,即 具有一种 “直观的理性认识’’的性质。 这种心理能力就是艺术直觉,也就是妙悟。 收稿 日期:2Ol3—06—15 作者简介:林艾菲 (198l一),女,福建漳州人。讲师,文学学士 · 第3期 林艾菲:诗歌创作的灵光——也论妙悟 35 严羽认为对于诗家来说,妙悟是高于一切的,因为艺术家必须懂得艺术的特殊规律,诗人必须 深谙诗家之三昧,他说:“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诗人要以把握诗歌的美学特征作为 自己最主要 的目的,善于熟练驾驭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故 自然要以妙悟为 “当行”、为 “本色”。诗仙李 白的用词往 往被称为 “神来之笔”,他在喝完酒后,找到灵感,挥笔而就的诗歌,往往有妙旬。杜甫说李 白“笔落 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 白的才情,得意于他的神来之笔,得意于他的妙悟。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主 体实践活动的对象,创作者要尽可能的深入生活,尽可能的开放 自身的感官,乃至 “第六感觉”,接纳、 拥抱这些对象,认识、化融这些对象,使它们从异质的存在,转化为与主体精神 旨趣同质的存在, 这其中的转化,就需要创作者的妙悟。王维 《鸟鸣涧》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 山鸟, 时鸣春涧中。”春 山夜月,落花惊 鸟,月夜静而不寂,春山空而非虚。自然界的物象、声响、光影、 动势,乃至花草的气味,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