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伤仲永
5.伤仲永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积累文言知识。(重点)
2.理解本文借事说理的写法,感悟作者的思想观点。(难点)
3. 谨记后天的学习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2.掌握文下注解,解释加点字:
伤仲永( 哀伤、叹息。 ) 隶(属于 ) 尝( 曾经)书具(书写工具 )
异焉( 对此(感到)奇怪 ) 自为其名( 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收族( 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
收( 聚、团结。 )自是( 从此。 )立就( 立刻完成。 )文理(文采和道理。 )
邑人(同县的人。 )稍稍( 渐渐。 )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 )
宾客( 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乞( 求取。 )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 )
扳( 通“攀”,牵、引。 )环谒( 四处拜访。 )称(相当。 )
泯然众人矣( 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 消失。 )众人( 常人。 )
受之天( 意思是先天得到的。 )受(承受。 )贤于材人( 胜过有才能的人。 )
贤( 胜过、超过。 )材人( 有才能的人。 )受于人( 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
不至( 没有达到(要求)。 )彼其(他)得为众人而已耶( 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3.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句子的停顿。
仲永/生五年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传/一乡秀才/观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余闻之也/久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通译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何表现?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③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预习检测】小组检测:“预习导学”2。
【课堂探究】
1. 学生自由诵读、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掌握大意。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并组织四个大组口答竞赛,检测自读效果。
2. 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只有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能有所作为。(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3. 小组合作,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写在课文空白处。
之: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随堂检测】本文题目“伤仲永”中“伤”包含了哪几层意思?
“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2.熟记下列名言,并试着在写作中运用。
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老舍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 泰山日出素材 北师大版.doc
-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3 日历素材 北师大版.doc
-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5 小石潭记素材 北师大版.doc
-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6 黄果树瀑布素材 北师大版.doc
-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9 敕勒歌素材 北师大版.doc
-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比较探究素材1 北师大版.doc
-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比较探究素材2 北师大版.doc
-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比较探究素材4 北师大版.doc
-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比较探究素材6 北师大版.doc
-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拓展阅读素材1 北师大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木兰诗》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先》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安塞腰鼓》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观舞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人教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3 丑小鸭教案 新人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