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粱的抗旱性比及抗旱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DissertationforMaster
ofthevariationsof resistanceand
Investigation drought
identificationofTLsfor lated
traits
Q drought-re
‘
DlCOlO● oench
sorgJaumborgtmm
ni)hcneoM.Lghum(Sorghumrolocib
Underthe ionof
supervis
ProfessorTaoYuezhi
By
Zhaohui
of andLife
CollegeChemistryScience,
Normal 321
ZhejiangUniversity,Jinhua
004,Zhejiang,China
March
2014
万方数据
摘要
高梁的抗旱性比较及抗旱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摘要
高粱是世界上五大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食用、饲用、纤维、生物能源等多方
面应用。由于具有相对简单的基因组结构,与其它禾本科作物有着高度的同源性
以及对干旱胁迫逆境的高度耐受性,高粱成为研究作物抗旱机理的优良模式作物。
尽管国内外研究者在高粱形态、生理以及抗旱QTL定位、响应干旱的分子调控
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抗旱性状本身的复杂性,高粱抗旱性相关
生理和遗传机制的研究仍无重大突破。
本试验通过对籽粒高粱与甜高粱抽穗期水分胁迫处理,对比分析了籽粒高粱
与甜高粱的抗旱性差异,又从物质积累的角度分析了两种类型高粱的差异。同时,
利用本研究组构建的一套由籽粒高粱654和甜高粱LTRl08杂交产生的重组自交
系群体(F10,244个株系);通过基于重测序SNP基因型构建的分子遗传连锁
图谱,对高粱抗旱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高粱总粒重耐旱系数与多个性状耐旱系数呈显著的正相关。高粱植株干
重、总粒重这两个性状的耐旱系数与鲜重耐旱系数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
正相关。在总体水平上,甜高粱各个性状的抗旱系数高于普通高粱。
2、甜高粱与普通高粱在物质积累分配上呈现不同规律。甜高粱茎秆含水量
高于普通高粱,除孕穗期外的其它生长时期,甜高粱茎秆含水量都高于普通高粱
5%以上。孕穗期前,普通高粱叶与叶鞘干重比率在40%以上,叶为生长中心;
从孕穗期到抽穗期,叶与茎秆干重同步增长,茎秆逐渐成为新的生长中心;从灌
浆期到成熟期穗干重比率急剧增长,茎秆干重比率快速下降,物质由茎叶流向籽
粒。而甜高粱拥有茎秆与籽粒两个生长中心,是一种“双库型’’作物。
3、对两种水分环境下各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褶纹冠蚌cdn文库构建与timp基因的表达.pdf
- 贝特类药物在大和人肝微粒体中的ⅰ相和ⅱ相代谢.pdf
- 豫产道地中药材银花离体培养技术研究.pdf
- 豫东平原农林间竞争与控制研究.pdf
- 豫东平原农田防林不同经营模式的碳动态研究.pdf
- 转atdcl2atdcl4和atrdr6基因水稻研究.pdf
- 贵州小型猪sl经典ⅰ类和ⅱ类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pcr-ssp分型方法的建立.pdf
- 转bt基因稻谷小鼠健康的安全性评价.pdf
- 转bar基因稻喂养小鼠的食用安全性评价.pdf
- 转bar基因抗草剂稻谷对妊娠小鼠亚慢性毒性的影响.pdf
- 高赖氨酸蛋白基对水稻的遗传转化.pdf
- 高通量低能量激促凋亡过程中survivin对细胞自我保护机制的研究.pdf
- 高脂绿藻的选育及油脂积累条件的初步研究.pdf
- 高脂海洋金藻选的初步研究.pdf
- 鱼类蛋白质感染子(prpc)的研究.pdf
- 鱼类pkz(potein kinase containing z-dna binding domain)zα与z-dna的结合.pdf
- 鱼腥草花药发育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研究.pdf
- 鱼腥蓝细菌异形胞分化调控关键蛋白质的结构与调节机制研究.pdf
- 鱼藤酮通过抑制tor信号通路诱导神经细胞死亡分子机理初步研究.pdf
- 鲑鳟鱼皮、骨低活性胶原多肽的制备研究.pdf
文档评论(0)